聂占宽:梅花香自苦寒来 | |||
煤炭资讯网 | 2010-7-15 13:36:15人物展示 | ||
鸡鸣三省的陕西神木县大柳塔镇,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山上不长树,地里不长苗。兔子不拉屎,鸟过不留毛。现在谁敢说他一个“穷”字?地下三尺就是宝藏。
在大柳塔不远的山上,一座颇具规模的矿区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陕西省神木县乌兰色太煤矿有限公司的总部,还有食堂、车库、阅览室和大院旁边正在建设的一栋栋公寓式的员工宿舍。年生产150万吨的地方煤矿,也许在煤矿企业中是一个“小”字号。然而它走过的历程,又是众多民营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陕西省神木县乌兰色太煤矿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占宽走过来了,他和他的团队从2000年开始,就在漫长而艰难的创业路上,磕磕碰碰的一路前行。因为聂占宽是乌兰色太煤矿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逆流而上 生在大柳塔,长在大柳塔的聂占宽,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勤劳吃苦的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洪流,加入了洗脚上田的大军,买了一辆东风自卸车,加入了运煤的行列。几年的辛苦、几年的拼搏,家底渐渐的厚实起来,旧房换成了新房,日子渐渐的走上了小康。 与煤打了多年交道的聂占宽觉得这车不能再开下去了,必须另谋高就。干什么呢?他又感到一片迷茫,视野就在神木大柳塔,除了洋芋、玉米就是煤了。再回到农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不可能了。他找到了好朋友乔振杰商量来、商量去,在大柳塔没有别的出路可走了。自古大柳塔就是两条路,要么在地上种粮,要么在地下淘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第三条路供他们选择了。 2001年,这个机会来了。煤炭价格像结了冰的路,一路下滑。煤炭最低的坑口价每吨到了9元钱,煤炭价格坠入了三九严寒的冰窟窿里。聂占宽拿出了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部分钱,还邀请了几个朋友做股东买下了一个别人不想要了的煤矿,开始了他艰难的煤矿生产。在煤炭市场的谷底投资煤矿,聂占宽可谓慧眼识珠。 艰难创业 聂占宽就是聂占宽。他刚刚进入煤矿开始创业,煤炭价格就开始止跌回弹。2001年接手煤矿后对煤矿进行了必要改造,添置了必要的矿山设备,稳固了煤矿的安全基础。 2002年煤矿开始出煤了,全年出煤才3000多吨。每吨煤的坑口价格只有十几元,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钱没有赚到,还赔了几十万。这时的聂占宽和他的股东们,没有泄气。他们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其他煤矿的管理办法。 2003年,煤矿的经营有了起色,再也没有赔钱。 2004年,下半年煤矿开始有了利润。但就在这时煤矿上的其他参股的股东,承受不了艰难,害怕以后再赔钱就要求退股,另谋高就!这又一次给了聂占宽一个沉重的打击。 2005年春节,股东退股,债主上门。本来资金就紧张的聂占宽和乔振杰,心情落到了低点。心中酸酸楚楚的过完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创业难,没有资金创业就更难啊!困难是压不倒陕北“老汉”的!2005年春节后他们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扶持,煤矿开始走向规范。聂占宽和乔振杰在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下,艰难的走出了困境。2006年底,企业开始有了盈余。2007年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做事如人 2008年,聂占宽和乔振杰创办的乌兰色太煤矿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小煤窑的资源也临近枯竭。刚刚尝到甜头的他们,又走到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按政府规划和要求,煤矿进入了资源整合、井田扩大、采煤工艺的提高阶段。乌兰色太向何方走?如果不干了,跟着自己奋斗了几年的兄弟,怎么交代,他们去干什么?聂占宽是有担当的人,为了几百个兄弟有活干,他又在积极地寻找出路。 就在他走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好运又一次光顾到聂占宽,资源整合有了出路,兄弟煤矿的资源整合过来,井田面积得到了扩大。煤矿产能得到了提高。山熟、水熟、地熟、人熟。聂占宽和乔振杰知道,要办好一个事情,就必须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企业环境。他们主动与当地村委会沟通。实施村民能够适应的小型工程,安排当地村民力所能及的工作。 让利于民。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每吨煤他们补贴2元给当地农民。原本贫穷的山村,修好了村里的道路。短时间内就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提高了生活,进入了小康。 聂占宽说,做事和做人一样,只有脚踏实地做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是啊,10年了,乌兰色太煤炭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梅花香自苦寒来,人间正道是沧桑。 神木县乌兰色太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大事记 1.2001年7月,收购年产3万吨的神木县乌兰色太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响应全国煤矿大技改。 2.2002年12月,全年产煤6万吨,没有盈利。 3.2003年12月,全年产煤6万吨,盈亏持平。 4.2004年12月,全年产煤6万吨,开始盈利。 5.2005年12月,全年产煤6万吨,大部分股东撤股,债台高筑。 6.2006年12月,全年产煤9万吨,企业有盈利,是拐点。 7.2007年12月,全年产煤9万吨,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8.2008年8月8日,全年产煤5万吨,迎奥运,保安全,煤矿进入资源整合期。 9.2009年8月7日,年产15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开工建设,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期。 10.2010年7月,3-1煤井筒系统形成,煤矿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