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院院:悲伤而感动 | |||
煤炭资讯网 | 2010-7-10 19:44:34散文荟萃 | ||
今天再次给一个同事推荐《我的团长我的团》,他却说,你真狂热,一部片子而已嘛。
我想他们不喜欢的原因有很多,一来电视台早就不播了,买碟看也没那么多时间,再就是名字起的不好,让人一听就感觉是军旅题材的片子,所以提不起兴趣,也有几个朋友曾经看过,但只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说画面太暗,感觉压抑,还有那帮好像刚从土里刨出来的衣衫褴褛的家伙让人看着就吃不下饭。于是我明白,我的想法只是我的想法,无法也不必强加给别人,我放弃了这种努力,只留一些只言片语,算是以我自己的方式向它致敬。
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看“地道战”长大的人来说,好多时候对于当年的日本军人的认识恐怕还停留在了猪头小队长那个层面上,很卡通,日本人简直就是傻蛋和倒霉蛋的集大成者,而我们聪明机智的游击队长每次总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夺取胜利。后来的“铁道游击队”则更是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国家的小屁孩们,也能把大日本帝国皇军毙的满地找牙,于是我们明白,日本人并不厉害,也不可怕。而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书里,对于日军的残暴的描写,也只是用“三光政策”和南京大屠杀一笔带过。都说日本人可怕,可就是不能从心底里感觉那是一种怎样的可怕。由于主流的历史教育过分缺乏感性文字的表达,从而导致了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感与无知,进而缺少对当时社会氛围的感受,也就无法从心底里明白那时的悲伤是多么的悲伤,那时的无奈是多么的无奈,那时的恐怖是多么的恐怖。
“团长”是国内少有的以国民党军队——中国远征军为题材,反映人性的战争剧。这部剧在拍摄之前,编剧(兰小龙)和导演(康洪雷)去松山(剧中南天门的原型)采访,他们终于看到了那座七万人纪念碑。当年的松山,七米深的土层都被炮弹炸的翻了出来,后来好多年都光突突的,现在,这些土层上早已重新生花长草,郁郁葱葱。那天是清明节,纪念碑前却依旧寥落,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再没有一个人来这里哪怕是献上一束鲜花。回来后,兰小龙哭了,他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对于七十年前那段历史是多么无知。美国人出抢,英国人出衣服,中国人出人,一场大战,七万多条生命就永远留在了那个小小的山上了,没有名字,没有过去,没有祭奠,活着多余,死了也不可惜。都是爹生妈养的,都是穷苦人家的母亲用米汤一口一口喂大的放牛娃,在生命还没有完全绽放的时候就在命运安排下灰飞烟灭,仿佛从来没有活过,永远也不会被人记得,永远只是一堆数字。而他们的家人,又有多少望眼欲穿的悲切的呼唤,只是,在那个早已习惯了战火与生离死别的年代,无论是怎样的悲切与哀号,都会被时间冲淡,不会有回音。惨烈的松山,经历了无数次尸山血海的堆积,最后才堆出了胜利。七十年过去了,与他们相伴的,是那不到一万的日军。后来的人也不知道七十年前的那场抗战究竟埋藏了多少悲伤的故事,真的不公平。兰小龙哭,不止是因为亏欠,更是因为我们对真实历史的无知。烦啦(剧中人物)说:“我们曾经打过那样的仗,现在却还是这样的活。”
而现在的我们……
“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 柏杨在泰国一座中国印缅军公墓的石碑上留下文字。 看到这段话 眼泪不自觉的流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