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齐凤池:《渡》将人类渡向净土和神圣

------评于小冬的油画中的宗教和信仰

煤炭资讯网 2010-6-29 10:20:05散文荟萃


  最近我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一组油画家于小冬彰显西藏人民生活和宗教色彩浓厚的油画,这组画给我的感觉是大气、厚重、沧桑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香火缭绕的宗教色彩。我也看过一些画家用少数民族的绘画语言用少数民族绘画语境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生存状态的油画。如董希文的《藏族系列》、王琨的《转经》、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艾轩的《风声凄美》、徐唯辛的《圣地拉萨》和张立宪的《遥远的圣城》等等。这些反映藏民生活的油画作品,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藏民的生活面貌和生存状态,完全没有形成一种巨大的气势,从画家的选材上看还似乎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似乎还缺少岁月沧桑和厚重感。当我看了于小冬的《渡》、《转经道》、《转经道之白、蓝、红》等油画后,我将于小冬反映西藏人民宗教的作品和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较,一下就看出了于小冬的作品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味道。当然我不能说这些画家的作品谁的画比谁的好,我只能说在绘画语言和风格上他们各有特色。如果我拿于小冬的画和写实画家杨飞云、冷军、王沂东、艾轩等画家的作品对比他就显得粗糙了。因为他们的绘画语境和路子不一样,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管怎么说,要说中国的西藏宗教油画,那还得说属于小冬。

  说到反映宗教的油画,最早的起源应该说是西方的油画大师们。我在读《西方美术史话》中早就发现了许多大师是通过反映宗教而成名的,如今,他们的很多作品早就成了世界美术的极品。这些油画大师是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诉说宗教开始的,准确地说是从《圣经》故事开始的。当我刚刚发现西方油画大师把宗教当做绘画的重要题材时,恐怕中国有很多画家和评论家早已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感到了司空见惯而早就谙熟了。达·芬奇,提香,拉斐尔,丢勒,米勒等大师都是通过宗教绘画语言展示他们的绘画天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提香的《忏悔的玛格林达》,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丢勒的《四使徒》,米勒的《晚钟》等等都是用宗教的绘画语言来反映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神圣的。

  在当代中国油画家中,用宗教绘画语言诉说宗教和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画家有很多,靳尚谊、董希文、赵友萍、詹建俊、陈丹青、周春芽、张晓刚、艾轩、王琨、徐唯辛、张立宪等等。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用绘画语言反映宗教信仰的,有很多大气厚重让人想象神往力作。画家于小东的作品就是非常出色的典范。我读过他很多作品,他大部分都充满着浓厚地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味道。作品《天湖之一》、《天湖之二》、《佛灯》、《古塔》、《敬佛》、《转经道》、《朝圣者》等系列宗教油画,就是很好的大作,对我这个不信仰宗教的也是很大的震动。

  他的代表作《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单一的宗教概念,它包含着很多思想很多文化层次内涵和画家要表达思想深度。其实,《渡》就是一种引领人们走出尘世,进入仙境的理想高度。我们看《渡》中前方的黄色彼岸闪烁着佛光,就是诱惑着船上的人们心驰神往。《渡》和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有强烈的反差,一个是死里逃生,一个是寻找人类最理想的净土。每个人物的造型坚实而生动,他们在一条船的前角部位向着远处一抹闪耀佛光的金地渡去,这种强烈的抽象结构不仅表达了从世俗向宗教、冲突与和谐、现实与理想、燥动与宁静、现代与古典的朝拜的心态,使画面中的人物充满了神圣的精神仰望。


  如果说《渡》是一种精神暗示,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渡》。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渡》是一种最理想的牵引和摆渡。《渡》的暗示也许包含着这一理想内涵。

  欣赏《渡》和他所有西藏宗教题材的作品,要深刻理解于小冬的西藏宗教题材精神内涵和本质,我从他的所有西藏宗教作品中认真咀嚼出了他的绘画脉络和历程,我查阅了有关他的资料,知道他在藏生活十三年。因此,在他画中我能感受到他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情愫。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我发现了他对西藏民族和风情有一种来自血液深处的冲动和眷恋。于小冬表现西藏民族宗教最好最深刻最到位作品就属《渡》了。“渡”在佛经里是指佛引领人们从龌龊的尘世间走向净土的理想愿望。西藏是中国宗教信仰香火最旺,让世人向往的一方古老净土。我在北方的公路上曾经看到虔诚的信徒一步一个头地向净土西藏的布达拉宫匍匐而去,他的路程也许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和遥远遥远的坎坷和艰辛,但他坚信,在通往净土神圣的路上,充满着美好的夙愿和神圣。这种感受只有虔诚的信徒们才能体会到感受到。但是在于小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朴素古老的信仰在转经道上在朝圣途中在野山和寺院里在尘世间远远地传承下去。信徒们他们不分男女老少,他们顶礼膜拜,摇着经筒,吟颂佛经;有的一步磕一个头,有的虔诚地凝视神像和苍穹,他们相信佛一定把温暖和纯真善良施舍给人类并拯救苦难的人类向《渡》的彼岸驶去。

  《渡》里的人物衣著古风、行为淳朴、信仰虔诚,看上去有点脏、有点蠢、有点粗野这是真是的写照,我亲自到过藏族人民生活的地方,亲眼看到身穿紫红僧衣的喇嘛僧人,虽然他们衣服油腻,面容紫黑但透过画家笔下的西藏人物,我感到了藏族人民的灵魂是高洁的,智慧是博大的,文化是健康的。我在于小冬画中看到了我亲历拉萨时的情景的再现,在布达拉宫有许多从全国各地专程来朝圣的人们,他们形象端庄,精神饱满,朴素自然,展现出人本真的尊严和纯朴,画家把这些人物刻画到了机智和神秘的高度。

  于小冬的宗教油画人物造像坚实精微,画面节奏流畅、笔触纵横、色泽圆润,精细而不腻,粗放而浑厚,绘画语境和宗教内涵十分吻合。

  理解于小冬西藏宗教画里的宗教精神,需要从一点朴素的宗教精神入手。我认为:在于小冬的宗教绘画语境里,宗教精神和民族信仰不仅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种画家们追求的亘古绘画观。透过这种古老的宗教精神,我看到了宗教信仰中的博爱、宽容,大慈大悲《渡》的胸怀,于小冬的画就是向人们讲述和诉说。


  《渡》是于小冬绘画艺术人生的一个亮点,他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把中国油画宗教色彩在精神含量上提升了一个高度。画家到了这种层次和境界的时候,画家怎么画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画家要画什么。国外许多成名的大画家也包括中国的知名的油画家,他们成名的原因作都是在选材上取得的。于小冬成名的原因也于作品的选材上。忻东旺凭《早点》,冷军凭《五角星》,陈坚凭《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南京》打响了中国油画界。在中国成名的画家不仅仅是靠技法成功的,关键是在画什么起的作用。杨飞云,冷军,艾轩,何多苓,周春芽,陈逸飞,罗中立等大家成名都是靠选材成名的。于小冬当然也不例外。


  于小冬是当代中国油画界实力派名家,他的《渡》和反映西藏宗教的油画已经彰显出了一个大师的才能和天赋来了。于小冬用宗教绘画语言向西方古典主义油画境界迈进跨越。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


作者:齐凤池 编 辑:刘勋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