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倡议书的背后 | |||
煤炭资讯网 | 2010-6-28 11:18:55论文、言论 | ||
低碳生活的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等的积极倡议,又一次将道德规范推上了大家关注的平台。 走过宣传栏,一则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吸引了我的目光,无形中逼迫了我对自己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浪费习惯进行了道德宣判。 勤俭节约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践行实践履行中,这种传统的传承渐渐的演变为一种倡议和呼吁。就像这则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一样,不是说这种倡议有什么不对或不该提倡,相反这种倡议尤为重要,在如今某些人丧失了道德和诚信的行为下,这种倡议很值得响应和赞扬,但是透过这则倡议书,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呢?它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取向的偏差和低下,以及人们履行勤俭节约的责任意识的淡薄或者不复存在。 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就像一些人的集体责任意识淡薄的心里因素导致的恶性行为习惯一样,一些人认为水和电是集体提供的,自己又不掏钱,大家都在浪费自己干嘛节约,干嘛旁逸斜出,又不给自己发奖金,久而久之受这种心里因素左右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例如:下班儿不关电脑、房间里坚持点长明灯、电视每天24小时给空气看、上洗手间洗个手得10分钟、洗衣服大量用水等等习以为常的生活恶习。结果聚集起来看是很多的水电资源慢慢就紧缺和匮乏了,从而也就危机到了每一个个体的饮用水供电等基本生活资源应用。这就是说每个个体没有节约意识和行动,导致集体的浪费也是自己的得不偿失,每个个体的道德低下导致的将是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道德规范需要倡议和呼吁。 社会不断进步,企业向前发展,人员素质提升,生活逐渐富足。需要提醒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中,我们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来引领自己,而不是一边歌功颂德的高唱前进的凯歌,一边却丢弃道德规范的盔甲践踏文明。其实要想让自己真正富裕,首先该让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富裕,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为人原则,这样才能在发展的大舞台上利人利己真正富裕。而我们身边一些看似小事的事情却直接反映出道德低下的现象,比如:公共场合吸烟、吐痰、丢弃垃圾;铺张浪费,先污染后治理成为一种正常的生活态度;日常生活中脏话连篇;打架斗殴解决问题习以为常;坑蒙拐骗偷范围不断扩大;打着正直的幌子干着势力的行为屡见不鲜等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在连续的发生着和蔓延着。难道这种丢弃了传统美德,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潇洒的行为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批判吗?难道只有触犯法律才需要关注和审判吗?依笔者看来,这些丧失道德缺乏诚信的行为习惯,再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更该受到谴责和审判,而每一个人也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不要盲目的丢弃光荣的传统美德,让例如勤俭节约之类的中国传统美德不但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优良的继承下来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道德是一根准绳,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它是检阅人员素质的试金石,它是规范人的脚镣,在生活的各个场合和点点滴滴的生活习惯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素养,不要让自己成为道德法庭上的被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