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写传记就是为了不当潘金莲? | |||
煤炭资讯网 | 2010-6-25 6:33:17一事一议 | ||
刘晓庆又要出传记了,理由却很可笑。刘晓庆说:“现在已经有17家公司联系我,想拍我的传记片,我的野史又特别多,我想还是多留下几本传记,以后演我的女演员可以参考一下,免得大家把我拍成潘金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即使刘晓庆有了被拍成潘金莲的忧虑,可未必却能左右得了后人的想法。如果按照当前这种戏说历史,戏说名人的风气,闹不好刘晓庆的野史还真的会成为后人热门的影视题材。我们戏说前人,后人戏说我们,这似乎也就扯平了。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可我从来没有看过刘晓庆的传记。虽然她的《我的路》、《我这八年》也曾火过一阵子。之所以不看,一是国内的这些名人自传实在是太枯燥。无非是历数从上小学到现在的吃喝拉撒,犹如流水账一般。就像宋丹丹在小品中要写的那本书《月子》一样。二是这些自传大多有粉饰自己的成分,不够客观。人都是利己的,当然自传也是如此。又有谁会愿意拿自己的人生丑事出来炫耀呢? 现在的明星热衷写的其实不是自传,大多是趁着自己还有点名气,捞点稿费而已。或者如刘晓庆一样,拍自己将来成为潘金莲。严格地来说,我们看到的明星自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自序”中说,他鼓励三、四十岁的朋友做自传的理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自传中写出能够促成历史事件的“心理的动机,幕后的线索和站在特殊地位的观察”。“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如果按照胡适先生的标准来看,又有几个明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呢?或者我们再降低一个标准,那些明星能不能把传记写的有点个性,要不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名人都有着惊人类似的童年和故事。 “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谈到“二十四史”读法时如是说。究竟是信史还是野史,其实这个评判的标准不在作者,而在读者。刘晓庆会不会被拍成潘金莲?这个问题刘晓庆左右不了,我们也左右不了。 刘晓庆抱着怕当潘金莲的目的去写传记,闹不好会弄巧成拙,让人们把信史误认为是野史,本来不是潘金莲,可却被误读成了潘金莲。(关东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