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劳动成本模式仍在继续 | |||
煤炭资讯网 | 2010-6-25 6:22:51一事一议 | ||
刚刚,看到一篇《我国低成本劳动成本模式难以为继》的文章,是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所发的,以下简称“低模难继”。我当时就很高兴,心想难以为继是好事,最好是不再继续。但转念一想就难免觉得不再继续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文章开头以富士康跳楼事件和本田罢工事件说明,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低端产业增长,高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消耗,高环境污染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应从“人力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接下来就进一步介绍6月7日高考前一天向社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主要是谈及教育改革和人才战略的。那么,舍缘微香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各大网站和论坛去细看。不过,以笔者非专业的眼光来看,教育改革人才战略和结束低劳动成本模式并没有直接且必然的联系,而文章“低模难继”的观点正是落脚在和希望在教育人才上。当然,文章也称这是“未来”的问题,否则我真要乐观地以为明天就要“人才红利”。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谈一谈我们的现状问题,就是我国低劳动成本的模式仍在继续。 就拿富士康跳楼事件和本田罢工事件来说,个人认为目前还只能算做个体事件,还不能放大到社会事件,更不具有社会效应。证据就是,跳楼的也就是富士康一家公司,罢工的也就是本田一家公司。当然,两家公司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还是要有的且经过多家媒体的过分夸大和炒作报道下可能给人们造成深远且广泛影响的误解。实际上,一石难以激起千层浪,就算有点大的效应也只是暂时的,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也只能是渐渐平息,而不能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事实就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其他的公司和企业并未出现多大的动作。 富士康公司和本田公司都是大企业,如果说这样的大企业“低模难继”,从目前看来也似乎只有这两家且是因为跳楼和罢工事件造成的。这就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跳楼没有罢工,低劳动成本的模式就可以继续,换个角度来说,“低模难继”就要通过跳楼和罢工来得以体现关注。那么,我们没有跳楼和罢工的中小企业是不是就不能“低模难继”。我要说的是,在倒霉的富士康公司和本田公司两家大企业被迫“低模难继”的情况下,并没有其他大企业纷纷效仿,更何况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普遍的情况是,公司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在没有外界压力和内部突变的情况下,还是会固守低劳动成本模式,这样“低模难继”很可能只是一种假像。 然后就是教育和人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弊端早在多年以前就浮出水面,但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呼吁改革,或者说已经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可谓一直失败着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失败。大家都知道要改革要往好改革,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来改革,说到底是决心和力度不到位,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际动作。还有,怎么进行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都不能算是明确,最后只能是犹豫不决,光教育的问题就不是短时间内改变的。那么,暂且先把教育和人才同步来看,实际上人才的实现远远要滞后教育改革。姑且先把大学生当作人才来对待,我们又有多少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真的可以成为高劳动成本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首先大学生所占劳动的比例还很微弱,大部分还要依靠民工和父辈,尽管总人数还算可观。其次,我们的大学生本身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也很难成为高劳动成本。还有就是,我们的公司和企业已经降低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必要规划到低劳动成本里面,典型的就是专科生的低工资低待遇,很难与高劳动成本模式挂钩。这样一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势必要大大缩水,教育培养出的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已经没有高劳动成本的资本,沦为和现阶段低劳动成本工人一样的境地。而我认为,大学生本身就应该立足在低劳动成本工人的现状,没有必要过高期望。所以说,教育改革和人才战略本身就是一向非常艰巨严重且长期的任务。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和人才都还没走好第一步和第二步,以后的“低模难继”又谈何容易,这绝对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准备来实现。 低劳动成本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问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给未来下一个最短的期限,这是我们要争取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某几个出头的公司和企业以及还不能确保落到实处的相关文件就可以乐观地评估,且也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和人才战略就可以解决的。《纲要》到底是文件,而不是事实和现状,付诸实践还有待观察和等待。“低模难继”是好事,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全民所期盼的。但真正的“低模难继”以及“低模不继”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个人认为还是个未知数,至少一定时间内难以实现。这不仅需要我们一代人努力,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