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定检举系诬告应有确切依据 | |||
煤炭资讯网 | 2010-6-11 14:11:13一事一议 | ||
本报评论员 傅万夫 因为被落马的山西蒲县煤炭局原书记郝鹏俊检举索贿5000万元,山西蒲县县委书记乔建军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乔建军在接受采访时坚称,根本没有见过郝鹏俊。(6月10日《环球时报》) 要弄清这次当庭检举为何变成了诬告,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事人之一的郝鹏俊。这名蒲县煤炭局原书记因逃税罪、贪污罪等一审被判20年。在法庭上,对判罚不满的郝鹏俊检举了蒲县县委书记乔建军,称:“我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出有因。他问我要5000万,时间是9月18日中午,在……”没想到,话音未落,这种带着自救色彩的检举被主审法官郑蒲隆以“与本案无关”为由打断了,进而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检举风波被公开之后,据说当地相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仅仅半个月后,山西省监察厅、临汾市检察院反贪局在5月1日左右得出调查结论:“乔建军索贿5000万元为无中生有,纯属诬告。”按说得出调查结论后,这起检举风波应该告一段落,但调查过程以及背景中存在的种种复杂纠缠,却让人对“诬告结论”是否权威产生了怀疑。
其中,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据说,在这份检举系诬告的结论得出之际,临汾市委书记谢海还做出了“要组织一批有力度、有分量、有反腐分量的报道,防止任其(郝鹏俊当庭检举言论)泛滥”的批示。众所周知,证明检举是诬告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对方的检举内容进行清晰、有力和详细的驳斥,因为这个过程不但是自证清白的过程,同样是遏制谣言传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们似乎只看到了当地给出的“诬告”结论以及迅速诞生的领导批示,却很难寻觅到能够证明这位县委书记没有索贿5000万的个人账户以及家庭成员财产等方面的公示,没有了这些能够证明索贿不成立的确切的依据,“诬告”的结论单单靠几个大字显然是无法服众的。
当然,令人对“诬告”结论存疑的还有当地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其实,郝鹏俊有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是他总是能够成功躲开。用当地纪检官员的话说:“如果没有国务院调查组的督办和省市纪检委的配合,单凭地方力量很难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一个小小的煤炭局书记都有如此大的关系网,以至于只能靠国务院调查组才能处理,一个县委书记难道会比他还差?反而不需要国务院调查组的介入,由当地有关方面便能下结论?“单凭地方力量”连个煤炭局长都搞不定,现在却非常高效地宣称县委书记是被诬告,这究竟是搞定了,还是没搞定呢?
事实上,判定“检举”是不是“诬告”,更权威的办法是将这名县委书记的财产进行公示,那样是不是索贿了5000万将一目了然,就算没有所谓权威部门的权威报告,结论也会令人信服。反之,总是想用批示或者几个字的结论等权力影子来给某件事情盖棺论定,其结果很可能是自身的权威不再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