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 | |||
记达州市劳动模范、白腊坪煤矿掘进一队队长韦祥宽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4 9:33:21人物展示 | ||
韦祥宽,重庆壁山人,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四川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腊坪煤矿掘进一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韦祥宽同志1993年9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煤矿一线掘进工作。2004年任队长、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本队创造过连续安全生产1400多天的骄人成绩。2009年,杜绝了重伤及以上事故;先后负责完成了45个掘进工作面和矿井重点工程任务,进尺累计达25000多米;所施工过的工作面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90%以上,052(7)风巷被达竹公司命名为首个“安全质量信得过掘进工作面”;队职工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他所带领的队伍在该矿近年来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质量、效益等各方面数据的领跑地位。其本人曾先后多次荣获达竹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矿“安全先进个人”、“标兵”、“十佳优秀管理人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更是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达州市“劳动模范”。 抓管理 整章建制 层次分明 熟悉韦祥宽的人都知道,生活中他是个不张扬、善于思考的人;在工作中,他是个思路清晰、会思考、懂管理的干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基层连队的带头人,首要任务是带出一支拿得出、打得响、敢碰硬的职工队伍。他深知要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为此,他根据矿党政提出的管理要求,将重点放在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上,将原来矿、队两级制定的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生产任务、验收标准、材料考核和文明创建等十几个大项的内容,整合汇编成两本:一本是《岗位责任制》,另一本是《综合管理制度》,将原本复杂的矿队两级管理制度进行了融合,使各项管理内容具体、考核标准细化并简单化,该做什么,做得怎样,怎样考核,考核结果如何,全队职工了如指掌。使职工干活有目标,管理人员考核有标准,工资分配有依据。同时坚持班班考核公示制度,考核结果公布在班前会议室,让职工对当班工作考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过去在考核中,队干说了算,职工不明白,因人因事考核不一致的现象,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各项管理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009年8月,韦祥宽像往常一样到+300皮带上山跟班,在离碛头5米处,发现有3根锚杆外露长度偏短。他立即拿出卷尺仔细量了起来,锚杆外露长度比标准短1厘米。当时,他就对造成质量不达标的前两个班的跟班队干进行了责任制考核,按照制度规定:一根锚杆外露长度不达标扣2分,两个跟班队干各扣6分。这一考核引起了两个跟班队干的不满:“偏差不过1厘米,这点长度有什么大不了?”韦祥宽听后,严厉地斥责道:“作为跟班队干,对现场3根外露长度超标的锚杆,一没有及时作出处理,二没有督促整改,三更没有考核,这就是失职。如果连我们队干都不坚持标准,逗硬执行,那碛头的质量标准化水平能提高吗?我们的管理水平能提高吗?”一席话,让有怨言的队干顿时醒悟。韦祥宽将副队干的考核也公布在了班前会议室,这件事在职工中一时炸开了锅。“队干也逗硬考核,真不错。”“一碗水端平,就该这样才算公平。”各种舆论在职工中传开了。韦祥宽针对此事在安全学习会上组织主题大讨论,围绕制度、执行等内容让每位职工发言,就是想让职工明白队里每个人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区队的管理水平,达到人人遵章作业。经过大讨论以后,区队职工达成了共识:只有遵章作业,才能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细化、原则办事”是韦祥宽掌舵的一贯标准,也正因为如此,才赢得了他今天的殊荣。 抓创新 管理严格 善打硬仗 “工作作风扎实,管理经验丰富” 这是该矿党政领导对韦祥宽的综合评价。韦详宽不仅管理严格,而且善于创新。他结合本队实际,实行了班长主持班前会制度,“三违”、考核公布制度,“手指口述”抽查制度等。特别是班长主持班前会制度尤为瞩目,当班工序由班长安排,讲解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做好班前会记录,每位班员在记录本上签字,确认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作用有三:一是明确当班每位职工的职责,责任落实到位,考核到人头;二是能够更好地总结上一个班的工作,制定出当班的工序和安全措施,促进当班的安全生产;三是班长对职工比较了解,能够及时排查和总结班组隐患,防范于未然。“狭路相逢勇者胜”韦祥宽深谙此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就如同打一场硬仗,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好。2009年9月初,矿党政根据矿井扩能技改的实际需要,决定在+200车场到+300车场做一条长400多米的皮带运输上山,以解决23采区上综采后矿井运输瓶颈问题,并要求在年底前完工。时间紧、任务重,韦祥宽急矿所急,想矿所想,积极应战。他一方面认真分析和计算皮带运输上山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班组掘进进尺计划,一方面召集全队班长以上的管理层探讨,筹划快速掘进、一次性成巷的实施方案。他率先拿出了快速掘进劳动组织方案,并积极参加矿组织的快速掘进竞赛活动。要在全岩掘进施工中,即确保安全生产,又要掘进进度,韦祥宽知道,没有精干的班组力量,实难完成此次掘进任务。他在全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四个班组,三班倒作业,并为班组配备技术好的电钳工,为快速掘进提供了好的条件。为了加快掘进进尺,他一方面下达超计划目标,矿计划为每月140米,他把计划提高10%,并分班下达掘进任务,每班掘进计划为1.7米,力争目标为2米,扣除影响因素,也能确保如期完工;另一方面为保证皮带运输上山一次性成巷,梯步、水沟等工序同步进行,同时要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必须班班验收、考核。为了保证巷道的高度和宽度达到工程质量的标准,他每隔一天就到现场跟班,了解现场作业状况。他发现底臌现象以后,仔细琢磨,果断决定各班抽出专人每天专门负责卧底、清理;同时,为强化该碛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还在班与班之间开展了“安全、效率,我最好”为主题的劳动竞赛。通过3个多月紧张有序的施工,在韦祥宽的带领下,掘进一队提前一周时间完成了上山的掘进施工任务,杜绝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为矿顺利实现23采区综采赢得了时间、打下了基础。 勤思考 防范未然 警示安全 安全是煤矿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也是煤矿管理者头痛的难题。韦祥宽作为基层一名管理者,一直在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努力着,思考着,探索着。韦祥宽认为“知己才能百胜”,基层最重要的是要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眼前这些职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安全知识和经验不足,技术技能和事故防范能力差,针对现状,唯有强化职工标准化操作才能确保职工安全。“手指口述”法的推广和应用,让韦祥宽如获至宝,他积极在全队组织实施。他首先从职工思想角度出发,消除职工的抵触和为难情绪,其次是加大“手指口述”月度竞赛奖惩力度,在全队树立“手指口述”先进标兵,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带动每名职工,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运用“手指口述”的积极性。2009年三季度,“手指口述”正处在推广应用试行阶段,为消除职工的为难情绪,规范职工口述内容,强化动作的标准化,韦祥宽坚持“队干先行、现场帮教”的思路,队干身先士卒,给职工做示范、反复讲解,打破面子思想,推动“手指口述”不断向前推进。他不仅是这样要求队干,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9月中旬的一天,韦祥宽在+300皮带上山发现绞车司机执行“手指口述”达不到要求:检查不彻底、口述内容不清楚、动作不规范,“手指口述”俨然成了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一种形式。他立即要求职工停下来,亲自示范,手把手教。他先从安全检查做起,带着职工一道检查绞车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然后按顺序检查绞车的稳固装置、制动装置、钢绳的完好与排列、信号装置的完好,每检查一处都仔细讲解如何处理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并讲明由此引发的安全后果,让职工明白危害性。在口述内容和动作上,他先演示给职工看,让职工记牢内容,并就动作的关键环节:手与眼的配合,手所指、眼随手看,他是一遍又一遍地教职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职工见队长都能如此认真执行“手指口述”,自己也就消除了为难情绪,检查更加仔细,口述内容更加清楚,声音更加洪亮,动作规范有力。第二个月,这位职工就被区队评为 “手指口述”先进个人,在全队通报表扬。那段时间,在井下现场,随处可见韦祥宽手把手教职工“手指口述”的场面。全队职工在韦祥宽的带领下,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手指口述”的学习应用中,一时蔚然成风,真正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氛围。“手指口述”推广实施以来,也为该队带领了好的效果:全队杜绝了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破皮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0%,“三违”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抓关键 紧盯现场 身先士卒 困难条件下不畏缩,危险条件下冲上前,关键时候紧盯现场,是他影响职工共创佳绩的动力所在。2009年9月5日早班,他在231机巷施工现场,看到夜班工人克服施工现场倾角大、淋水大、顶板破碎等困难,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当班任务很感动。但他走近仔细观察后,发现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顶板没接实,当场他并没有因为这几名职工劳累了一班而放松了标准,而是请这几名职工一起会审,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承认了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条件越是不好,越要把住安全质量关。今天我们少打几根锚杆,图省事、怕麻烦,给下一班留下隐患,出了事故造成损失,那就挽不回来了。”他边说边带着职工一起干,铺锚网,补打锚杆,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合符标准,他才放心让职工出井。韦祥宽同志的实干精神和表率作用在掘进一队全体职工中有口皆碑。一队副队干严通华评价说:“韦队长安排生产之前之所以能准确无误,超前打算,主要来自他苦干务实的作风。”每当施工遇阻,设备出故障等这些关键性的活,他每次都是自始至终在现场指挥并带头干,十几个小时不上井是常有的现象。 聚人心 以情感人 稳定队伍 作为一支由农协工组成的队伍,技术水平、思想素质的参差不齐,又因为各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不一样,职工管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韦祥宽认为“沟通是打开职工心扉的钥匙”,多与职工沟通,多关心职工的具体困难,以此增强全队的向心力、凝聚力。2009年3月份,一名新工人王强被检查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韦祥宽得知后,迅速组织队干对其捐款,他首先拿出300元,其余队干见状也纷纷伸出援手。他带着全队职工的慰问和刚捐的800多元钱送到正在病床上休息的王强手中,王强当时感动的热泪盈眶,没想到区队领导对他们新工人这么关心,一时竟语塞。韦祥宽与之交流了生活和工作情况,并鼓励王强好好养病,好了后认真工作、按章作业。王强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好好工作,让区队领导不再为我担心。”原来,王强因家庭琐事不能正常保证上出勤,韦祥宽多次找其谈话仍不见效。这次,韦祥宽站在私人的角度,不仅带来了全队职工的慰问,而且也单独送了一份人情礼,最主要的是帮助他解决了具体的思想问题。通过交谈,王强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问题,他深深感受到区队领导对身边职工的关怀和温暖,此事不胫而走,全队职工对他们的领头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是职工的贴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