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成为劳模 让劳模影响劳动者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3 17:03:52 一事一议 | ||
五一劳动节到了,全国各地照例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和宣传劳模,杭州也不例外。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杭州市总工会和市文明办在杭城一些街道的39个公交自行车亭的40块灯箱内,植入了50多位劳模的工作生活形象和事迹宣传材料,通过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 此举别具匠心,颇富创意,让人眼睛一亮。公共自行车的灯箱一般是用来做广告的,其功能指向是世俗的,日常的,因而也可说是普通的,而今杭州市总工会和市文明办别出心裁让它们承载起宣传劳模的功能,此举与其说提升了灯箱的功能,毋宁说是让劳模回归到了日常生活之中,还原了劳模之为普通人的本色。从此后,每位来此租借自行车的杭州市民和外来游客,抬眼之间,就能看到劳模的音容笑貌,仿佛劳模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像通常想象中的那样,劳模远在天边,可望不可即。 尽管定格在灯箱内的劳模不会现身说法诉诸广大市民该怎样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但他们的形象和人生格言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劳模这一荣誉称号本身就能形成一种气场,制作者只要选取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个镜头,无形之中就能感召人们和引领社会风尚。相比那种我们司空见惯的劳模事迹巡回报告团,每到一地,劳模胸戴大红花,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向台下的观众滔滔不绝介绍自己的英雄事迹,然后是观众听得泪眼婆娑,继之以热烈的掌声,我更欣赏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宣传方式,低调,不张扬,也不刻意,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将劳模精神植入了千万大众的心中。 不知去过沈阳的人有没注意过,那儿有块大型的劳模浮雕,做工非常精致,形象也十分高大,但给人感觉仍然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在观众看来,这些劳模与电影电视中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一模一样,精神虽然伟大,只可惜学不来。这种宣传方式与巡回报告的效果其实差不多,似我等普通人往往会被劳模头上的光环灼花了眼,难以贴近他们,更难以激起向劳模学习的愿望。毋庸讳言,这些年,党和政府没少在宣传劳模事迹和精神上花心思、动脑筋,但囿于宣传方式的单一和老套,收效总不理想。 要让劳模精神深入人心,我以为,必须做到二点,一是改变选拔劳模的模式,让劳模名副其实,真正成为劳动的模范,而非官员的模范和大款的模范。近年来,劳模有日益贬值的倾向,这与在劳模队伍中夹杂着太多的“官模”和“款模”有关,对此公众反应十分强烈。在这点上,今年杭州市就做得很好。在29日举行的杭州市劳模表彰大会上,200位杭州市劳动模范中来自生产一线的人员占60.5%,有90位“新杭州人”当选杭州劳模。二是突破宣传劳模的框框,不要老是将劳模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刻意将他们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或圣人,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失去了劳模应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联系今年杭州市评选劳模向一线工人倾斜的动向和将50位全国劳模的工作生活形象和事迹宣传材料植入灯箱,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杭州已经开始突破和改变此前选拔和宣传劳模的传统模式,更多地从普通岗位上去挖掘先进典型,而不再把眼光更多地聚焦在官员和大款身上,正因如此,也为创新宣传方式如在灯箱内植入劳模的工作生活形象和事迹宣传材料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