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敏:“世博会之旅”并非周游列国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3 17:03:02一事一议 | ||
杨传敏 南都特派记者 世博会是需要购票入场的,对于每一个参观者而言,都是一次付出时间、金钱和希望回报的过程。如果把参观世博会看成一次旅行,真的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世博会可以带你“不出国门,看遍世界”吗? 很抱歉,如果抱有这样的目标,世博会之行恐怕会让你失望。事实上,现在你若要以最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看遍世界,最悠然的方式并不是参观世博会,而是查阅维基百科或者大英百科全书,或者你不喜欢看书上网,那么可以看BBC、NHK,或者美国国家地理提供的节目,这些媒体经常会制作发现世界的专题,让你足不出户享受科学与文化之旅。 假设世界是平的,那么世博会是什么?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世博会其实也像一种媒介,而且其传播效果并不亚于互联网。无数改变世界的发明在世博会上展出,比如蒸汽机、电灯、电话,还有摩天轮和混凝土。它就像一个传播效果最好的媒体,被赋予了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意义。 一百二十年后,它到了日本,再过三十年,它到了中国。但在这个时候,世界已经和从前不同,连电视都落伍了。 实物展出也逐渐发生变化,它更多以直接促进贸易为目的,比如广交会,即是其中的成功代表。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世博会呢?我曾经问过一些欧洲国家的参展工作人员这个问题,我很好奇他们为何会斥上亿巨资修建一个六个月后可能被拆卸的场馆,毕竟这也不环保啊。可以想象的是,他们更关心实用主义的哲学。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让中国人认识他们国家的一个机会,他们的赞助商,不少是在华有广泛贸易前景的。 就像奥运会的商业化一样,或许在未来,大部分的国际性活动,都需要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寻找出路。而对于观众而言,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关于某个主题的教育,他们更希望享受一场嘉年华。他们会更关心世博会带给他们的体验。这种体验很难单纯依靠图片或者电影完成,也不仅仅是展示高科技。要知道,让生活更美好的不一定是高科技。有时候仅仅需要理念的改变,生活就会更美好。 我观察到很多场馆都有观众互动环节,比如德国馆和丹麦馆,其实有时候这种互动并不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就能体会到别国关于城市设计的独到看法,比如丹麦的自行车文化,你必须亲身参与其中,才能体会两个轮子也一样时髦。 我一直坚信太过有目的性的旅游,会把旅游和生活变成一种负担。所以,别把世博会之旅看得太严重,别让自己心事重重,也不要因为没有周游列国而闷闷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