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元煤矿贱卖一万 监管制度需刚性规范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21 17:46:19一事一议 | ||
山西一个价值至少3.15亿元的集体煤矿“被国有”,且尚未挂牌出售便被以1万元的低价卖给私人竞拍者,这是发生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桩令人费解的事。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企业挂牌出售1个半月前,转让结果的文件已经出笼,且文件中所述的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一个价值高达3.15亿元的集体煤矿稀里糊涂“被国有”,而后却以1万元低价卖出,这里面当然不排除腐败权力介入资产拍卖,以及权力借机分肥和牟利的影子。所谓“崽卖爷田不心疼”,我们不排除个别官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但借机分肥、损公肥私也未必没有。
如此轻轻松松地让数亿“国资”打水漂,也与对公权力的监督约束不力有关。权力之手为所欲为,理应公平公正的法定程序,偏偏能在暗箱中操作运行。这正是权力随意而不受制约的真实写照。总体来看,我们似乎还缺乏一整套对集体和国有资产处置和管理的最具体规范。近些年来类似的贱卖国资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制度性规范较为落后。虽然在2009年3月16日,国资委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征求意见稿)》,也是国资管理逐步规范的标志,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刚性的对官员的监督。 上述集体资产能轻松转为“国资”,并被胆大的当地官员贱卖处理,也与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过轻有关。前两年有媒体报道,河南封丘县化肥厂原是一个有货币资金813万元、总资产一亿多元的化肥厂,却被县长李荫奎以三年付清3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武陟县腾飞煤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金慈。谁都怀疑贱买背后可能藏有极大的猫腻,然而三年后化肥厂还在为黄金慈赚钱,李荫奎还在当着县长,似乎上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没有发生过一样。违法乱纪,官员官帽如铁,国有资产处置起来必然会像“卖豆腐”那样轻松! 更让人惊诧的是,该企业在出售前,就已经对竞拍者、价格“预料”的分毫不差,这样的未卜先知,这样的拍卖“内定”,如果说其中没有猫腻,没有不正当交易或失职行为,恐怕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否则,怎么能够解释这样离奇的事实与结果呢?一万元卖掉三亿多元的煤矿是个天大的笑话,对于转让中的种种蹊跷,有关上级部门必须积极介入,不能任由当地主管部门继续推诿和躲闪,对于其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更要一查到底。否则,一万元卖掉煤矿的悲剧和尴尬,不仅是国企拍卖的悲哀,更是监管制度的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