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秋意浓:浮华中升华 把心带回家

——某大学《弟子规》学习交流汇报

煤炭资讯网 2010-5-18 20:30:51散文荟萃
作者单位:山西青年报社
同学们,下午好!

  能和比我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心灵回归的话题,我很开心。虽然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但是,在我的眼里你们仿佛都是我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不会装腔作势,我会把我在学习《弟子规》以及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告诉你们,我才疏学浅,说的未必正确。来之前,我女儿还对我说,老妈真有胆,一个CUT了的老家伙,竟然去给潮人大学生们去吆喝《弟子规》,老妈很傻很天真。

  我不能总傻站在前台吧(走回座位)?妈妈辈分的人,坐下来和你们说话,你们不介意吧?

  什么是回归?当我从台前走回主讲台,这就是回归——回到我今天应该在的地方。学校放假了,同学们不顾风吹雨打拼命往家跑,是回归,家是我们的港湾。开学了,你们又欢天喜地返回到学校,也是回归,求学是你们本分。冬天,花儿谢了,叶子落了,它们扑回大地“各复归其根”,还是回归。回归是为了拥有更加饱满更加轻盈更有定力的欢喜人生,回归是为了新的春天里更美的怒放。

  开场播放的我报的宣传短片中刘欢唱到:“在路上,有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在路上一路奔走的不仅仅是我们青年报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奔走在路上,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

  社会一天天进步,生活一天天富足,可是,扪心自问,在如今这个浮华、浮躁而又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缤纷社会中,我们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偏离了自己生命的轨道。数据显示:焦虑、抑郁、浮躁已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心理疾病。我们的心灵家园究竟在哪里?

  《弟子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儒家文化的根脉,它可以帮助我们心灵回家,使我们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内心获得安详,获得欢喜,它是我们幸福人生的一把金钥匙,一个标杆,一座桥。

一、《弟子规》是什么东东?

  说的那么玄乎,《弟子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东东呢?同学们有学习过的么?举手示意我,哦,看来知道的人并不多。

  它是儒家思想的根脉。是清朝康熙年间,咱们山西一个叫李毓秀的老秀才编撰一本启蒙养正的读物。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主要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诗》,而《弟子规》出现的最晚。李毓秀老先生当时可能认为,“三百千千”还是太深,应该再编撰一个更浅的,适合幼儿读的养正的而又方便操作的读物。

  《弟子规》的妙处,恰恰也正在这“浅显”之处。因为浅,更容易被人记忆,在心中扎根,因为简单直接,没有那么多“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容易把人整晕了的大道理,所以更容易操作。但同学们千万别小瞧了这本看似简单的读物,实际运用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所谓三岁小儿都懂得,八十老翁做不到。

  它分七个部分,每句三字,360句,1080字,讲了113件事,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它开篇是一个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是先交待了一下它的出处,是从儒家文化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论语-学而第一》里的那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二十五个字中提炼延伸而来的。

  弟子:就是学生。同学们坐在台下听貌似先生的我口吐莲花,此刻你们是弟子。其实,一生中我们哪一个人又不是为人弟子呢?规:是指做人的道理和规范。人生在世,没有规矩成么?都去为所欲为,互相掐架,老子天下第一,这个世界即使不毁灭也早乱套了。圣人训:-圣人,是指道德和修养达到至高境界的人,这里特指孔子。训,教导,教诲。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青少年身心修养规范。孔老夫子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言语谨慎,讲求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有余力,就应该好好再学习其它文化知识。

  听说我们学校在搞“诚信月”活动,什么是诚信?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信”,从人从言,讲人话就是信。

  《弟子规》总叙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怎么去“孝”?怎么去“悌”?怎么去“谨”?怎么去“信”?怎么去“亲仁”?怎么去“行有余,则学文”?进行了非常具体的分述。 通篇文字非常简约,也非常浅白。但是由于里面有做人做事的“万变不离其宗”“一以贯之”的人生最大的学问在里面,实在是简约而不简单、浅白而不浅薄。

  时间所限,就不逐句解读了。

二、为啥学这个东东?

  那么这个“万变不离其宗”、“一以贯之“的学问究竟是什么呢?

  人生最大的学问,不是数理化,不是文章写得如何漂亮,不是弹琴、跳舞、画画……人生最大的学问是懂事,做人有道德,讲规矩。

  孔子的得意弟子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的是,真君子追求的就是最为根本的东西,把最为根本的东西抓住了,他做的事就合于道了。 那么这个“本”是什么?是孝弟。事父母叫孝,事兄长为弟。孝弟是仁之本。弟子规就是教我们这个的。

  从孝字的字面本身我们来看看,儿子背着老子,或老子把儿子当拐杖使,就是“孝”。在看看“本”字,“木”,指树,树靠什么枝繁叶茂?对,靠根,木字底下的一小横就代表树的根,根是树之本。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什么?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就是孝,就是悌。

  孝是心圆,是定盘的星,是人生的坐标,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天地之大径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人伦法则。

  前些天,我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太原某家银行招聘新员工,在笔试的卷子上,第一道题的题目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么”?回答不上来的,对不起,不于录用。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连父母都不能放在心上的人,怎么会懂得爱别人呢?又怎么会去全心全意爱工作呢?

  前几时我刚生日,其实那天的日子连我自己都忘了。当老公和女儿拎着蛋糕回来时才恍然记起。在我闭着眼许愿,张开眼吹灭蜡烛时,我发现眼前放着一个漂亮的首饰盒,打开一看,哇,一条铂金项链。是女儿撺掇他爸爸鬼鬼祟祟瞒着我于一个月前跑了多家金店后精心为我准备的。每年我过生日,我的女儿都会或大或小送我礼物。是的是的,同学们,我很欣慰。我有时会这样吓唬我的女儿:生你养你是我此生最大的一笔投资,是投资就求有回报,我要求你回报给我的是——健康、阳光、快乐和爱,前提是你必须首先爱妈妈我,哈哈,我很自私。好在女儿还算有良心。前几天,周六,她和同学出去玩,快到中午时,给我发回一条短信;“亲爱的妈咪,娃和同学们中午一起吃饭呀,不回去了”。我回信息:“老妈好生孤独,放声大哭,呜呜呜……”。女儿回:“妈咪,乖,不哭,娃回去给你买好吃鞑”。一会儿,本来说好中午加班不回来吃饭的老公,打回电话:“报告领导,中午我要回家吃饭,你做什么好吃的?”原来,女儿给我发完信息又给他老子下了通牒:“老爸你中午必须回家吃饭去,不然,老妈中午可能会绝食”。 有这样体贴的小棉袄,做为妈妈,能不快活么?别以为天下的妈妈都是钢筋铁打的,只会一味无私奉献。妈妈也是人,也需要关心和体贴,也喜欢撒娇和耍赖。

  我知道将来的就业是你们最关心的大事,告诉你们,想要今后就业顺利些,请先从记得妈妈爸爸的生日做起,从孝悌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这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基础。这件事情做好了,我敢说,你的人生大差不差了。

  《弟子规》是讲做人道德的。什么是道?道是自然,是太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比如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比如春夏秋冬,比如白天黑夜,比如男人女人……这就是道,阴阳之道,乃天道。

  什么是德?德者得也,人道也,人道从哪里来?从天道而来。随顺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如是,你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最近, 西南遭遇罕见大旱;王家岭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青海玉树县又发生了7、1级毁灭性地震……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令人痛心!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应该说,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贪婪和急功近利,大有关系。王家岭矿难已经定性为责任事故。痛思痛定,不顺乎天道,失了人道,这样的惨痛的后果是多么可怕!

  当然,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所做的努力,以及全国人民一个又一个伟大善举。团中央号召每个团员为西南捐献一瓶水,同学们都有捐么?哦,不错,很不错。世事无常,但人间有爱,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除了要积极奉献爱心,同时,日常生活中,还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低碳”一词,如今很时髦,我们不能让它只停留在嘴头上。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心目中的道是什么?是仁,是爱,仁者爱人。爱人,要先从孝亲做起,“百善孝为先”,再推而广之,由这个点发散开来,推己及人,报效社会,这就是儒家文化一以贯之的正道,我们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把这些最为根本的东西,落实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和修证次第的具体行动中去。

  我们看看“儒”字怎么写:人+需。告诉了我们什么?别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该做的,就是我为人人,就是佛家讲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奉行的最高原则“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青年报人正在饯行的“流传文化,教育人民,净化心灵,利民救己”。多大的情怀呀!

  前几天,我们的智启社长召集几个同仁布置净化心灵的相关版面工作,他突然问我:“什么叫善?”我想了想后,忐忑地说:“发慈悲心,就叫善了吧?”。“不错,理解很深刻。”社长接着说:“慈,就是把我的快乐给你;悲,就是把你的痛苦给我。”我们社长是高人,如此简捷明了,将善的理念解读的清清楚楚。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仁”,仁就是善,也就是爱。我们再看看“仁”字怎么写:人+二,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发生的事,要怎样?要相亲相爱,当然不是相互掐架,唯有此,世界才能生生不息。08奥运会上刘欢那首《我和你》的歌词还记得么?“我和你,手拉手,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们是一家人……”地球村的理想,就是孔老夫子追求的大同境界,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谁人不心向往之?!

三、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学这个东东?

1、要有平常心

  一个小和尚问大和尚:“如何参禅?”大和尚道:“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小和尚不解:“吃饭,睡觉,就是参禅么?那岂不是人人都在参禅?”大和尚道:“不同。有人吃饭,挑肥拣瘦,有人睡觉,辗转反侧”。

  《弟子规》的真谛,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心灵的安然,欢喜,让自己活得漂亮,就得修行,用不着往远处修,用不着去深山老林里参禅打坐,当隐士。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它是用来修理我们自己的,不是修理别人的。生活即是道,平常即是道,生活中,平凡中,处处可修行。

  成大事者必先做好平常的事,成小事者才能成就大事。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转眼成为圣人。任何圣人都是从生活中、从平凡一点一点做起的,纯粹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不可能。否则,岂不是坐而论道,夸夸奇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呀。

  同学们,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一点一点开始吧。现在你们大多是独生孩子,从全省乃至全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大学,你们就是兄弟姐妹,从相互友爱开始吧,从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品行开始吧,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啊,让家里的妈妈爸爸或担忧,或蒙羞,是孝么?当然不是了。

  在座的王老师(校学生处副处长王凯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场时提到中华文化最讲究伦理关系,讲究家庭教育,提到了五伦。请问你们认为五伦关系中哪一伦关系最重要?哦,小权老师(校团委干事)说是父子关系。我的回答是夫妻关系。没有夫妻,哪来父子?兄弟姐妹?君臣和朋友?在美国,夫妻关系处理的好不好,是能不能竞选上美国总统的重要指标。而家庭关系搞的好不好,女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而一个糟糕女人,会怎么样?什么?败三代?不是的,会一败涂地,怕九辈子都难以翻身呢。在座有很多女同学,将来都是要给人当“太太”的。知道“太太”这个词的来历么?

  周王朝的丰功伟绩,是谁奠定的?是三位女性,分别是周文王的奶奶,母亲和夫人, 是她们成就了周文王的经天纬地。奶奶叫太姜,母亲叫太任、夫人叫太姒,是这“三太” ,都是厚德载物的大美女。奶奶“太姜”,贞静而有智慧,教育孩子特别有一套,连文王的爷爷,在一些大事上都与她商量;母亲“太任”,当然也是好生端庄,怀胎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吐狂言”,那年代就懂“胎教”了;妻子“太姒”,为文王生了十个大“帅”哥,包括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周公,所有孩子,太姒夫人都是“亲自教诲,未见邪僻之事”。这样的绝色女子,怎么能不被文王宠爱呢?“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说的就是文王和太姒的爱情故事。《弟子规》中云:“都闹场,绝勿去,邪僻事,绝勿问”,实在不是瞎说的。

  现在对妻子之称谓“太太”,就是从“太姜”、“太任”、“太姒”那里来的。女同学们,继承和发扬地势坤的“太太”精神吧,可不能变“太姜”为“太犟”,变“太任”为“太任性”,变“太姒”为“太放肆”啊。男同学们也别得意的太早了,你们自己的“天行健”没做好,能有资格去让去女同学们“地势坤”么?

  2、要有恭敬心

  昨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到中国著名演讲大师邹越当初拜师,但几次拜师,师父都没答应他。师父问他,什么叫“爱”?邹越觉得这算什么问题,太小儿科了,当时他演讲的“让世界充满爱”已经有了不小的轰动,于是一顿口若悬河。师父让他回家亲自给妈妈洗脚,然后再来找他。当晚,邹越打了一盆温水,妈妈开始还拒绝,但经不住儿子一再坚持。当邹越第一次把妈妈粗糙的双脚握在手中时,一阵从未有过的感动油然而生,他流下泪来,他发现妈妈也在流泪,邹越说,那晚,他给妈妈跪下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感受讲给他师父,师父说,你算懂得什么叫爱了。就是那天起,师父才正式收他为徒了。

  爱不是符号,不是口号,更不是忽悠和作秀。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内心真正的感动。让同学们记得给爸爸妈妈过生日,难道真的只是功利到让你们应付将来的就业么?是想让你们在具体的行动中体味柔软,懂得感恩,珍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天,要知道,妈妈爸爸过一个生日就少一个生日了,今年能和你一起过生日,很难说明年还能不能再过生日了。我就再没有给我妈妈过生日的机会了,我的妈妈多年前在睡梦中转眼间永远离去了……

  尽孝要提早,这个世界什么事都可以等,只有这个事不能等,子欲孝而亲不待呀。比尔盖茨当年到中国访问,有记者采访他,问其认为人生中什么事最重要?他的回答不是被什么领导人接见,也不是什么重要项目的谈判,他说,孝敬爸爸妈妈最重要,没有比这个事情更重要的事了。

  什么是孝道?给父母钱了,让父母吃饱穿暖了,就是孝么?孔子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说的是敬,从心去恭敬,养个动物都要给吃的,如果不是从心里去恭敬父母,和养个动物有什么区别?

  孝有三重层次:养父母之身,安父母之心,扬父母之志。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嘱托长期在外云游的司马迁,让他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既对历史的整理和编撰,司马迁含泪答应,父亲才放心而去。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史记》。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如何尽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怡无色,柔其声”,也就是和颜悦色,同学们,这容易做到么?拍拍自己的心,问问自己。我们有多少孩子对爸爸妈妈讲话是不耐烦的?甚至是摔摔打打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带着恭敬之心。

  上个月我在理工大学讲课,结束时,校团委的小李老师走上主席台,说到,在他上班的第一天,他父亲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告诫他参加工作后为人处世要懂得“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他把他爸爸的手机信息展示给大家看,他说他一直没舍得把爸爸的这条信息删掉,说要用它来时时警醒自己。

  接过话头,当时我说:“宽转弯,勿触棱”是说,走路时,转弯要转的大些,不要撞到棱棱角角上。“执虚器,如执盈”,是说手里拿着空的杯子,也像端着装的满满水杯一样。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做人做事,要懂得谦卑,谨慎,圆融,恭敬。否则,你必将被生活撞的头破血流,必将前程坎坷。同学们,老祖宗的这一句话,足够我们参悟一辈子的。李老师的父亲,是在借老祖宗的智慧,为儿子开光呀。

  3、要有随喜心

  同学们发现没有?生活中有些人处处不满意,牢骚满腹,尖酸刻薄,怨天尤人。其实,生活中不是没有喜,是我们缺少品味喜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眼里有什么,说明心中有什么。

  大文豪苏轼,一次和佛印大师一起打坐。苏轼自以为是,作弄大师:“你看我坐着的样子像什么?”大师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又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我看你像一堆牛粪。”苏轼回家对他的妹妹苏小妹炫耀——苏小妹据说比他更有才气,脸较长,侯宝林相声中曾取笑她“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苏小妹冷笑到:“就哥你这德行还参禅呢。人家看你像尊佛,说明人家心中有尊佛。你说人家像一堆牛粪,说明你心中有什么?”

  半杯水放在面前,乐观者会说,哇,还有半杯水呀?而悲观者会说,唉,怎么只剩了半杯?

  当我们心态好的时候,内心有爱的时候,发现没有,面色是祥和的,温暖的。有爱才有婉容,有爱的人会长的很好看,相由心生嘛。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阳光灿烂的脸。有深爱者,必生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生婉容。现在的爱字简化掉了原来繁体字中间的心,哼,没心,哪来的爱?

  让我们多说OK少说NO,要争气不要生气,要多给予少索取,多竖大拇指,多说“你真棒”,少用“枪”对着别人。我今天出来讲课,单位就发短信说:只要你出去,你就成功了,我们就赞美你……要多用掌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掌声。当你们把掌声给我的时候,其实更是送给你们自己的,看看此刻你们表情的多漂亮啊,鼓掌是世界上最美妙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啊。

  心灵的家园究竟在哪里?“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同学们,它不在别处,它就住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它就住在我们点点滴滴善美的起心动念和一朝一夕一粥一饭的修证此第中。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春,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快乐老家。打开心灵家园的金钥匙,它不在别处,它就攥我们自己的手中。

  不要小瞧了这本小小的弟子规,这个东西真的很好,好就好在,它是帮助我们回归到幸福快乐圆满生活的人生法宝。让老祖宗的这种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养分,让我们每一个人,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欢喜而又幸福的人生。

  所以我要为李毓秀老先生的《弟子规》大声吆喝,大声叫好。同学们,此岸即彼岸,是心为桥梁。让我们浮华中升华,把心带回家。“规”者“归”也,偏离美丽家园的心灵,归来吧!

  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这是一个父亲写给他儿子的诗,他的儿子和你们一样也在大学读书,同时,也送给我奔赴北京赶考的女儿,如果幸运考中,她将远赴德国。

方的故事》——臧志奇

你要去远方/那就去吧// 别忘了/ 带上你的短笛/ 寂寞的时候/ 吹一些/ 欢快的曲子// 倘若听到鸟鸣/ 你当礼敬/ 礼敬那些阳光/ 和树林/ 给你带来好心情// 倘若看到花开/ 你当礼敬/ 礼敬那些菩萨/ 无处不在/ 只要你微笑/ 他们当下即来// 你想家的时候/ 你就回来吧// 人总是/ 被自己的心/ 牵着走的/ 此岸即彼岸/ 是心为桥梁// 倘若你回来/ 别忘了/ 带上你的短笛/ 我想听你/ 吹一些/ 欢快的曲子// 倘若你回来/ 不必对我讲述/ 远方的故事/ 我只想/ 听你吹一曲/ 欢快的短笛

  最后,祝福同学们!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

(注:4月14日下午赴某大学做《弟子规》讲座)



本网特约记者:秋意浓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