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少了 菜价涨了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15 4:29:04一事一议 | ||
泉水泱 独立财经分析人士 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的CPI同比上涨了2.8%,离政府年初划定的全年力争不超过3%还差一口气。由于去年同月CPI是负值,去年全年也是负值,4月份的2.8%虽说仍可承受煹考虑到去年同月基数很低熣飧稣欠已着实不小。然而,对低收入群体而言,CPI的绝对数意义不大,关键要计较CPI内部的构成。 4月份CPI虽说只上涨了2.8%,但其中的食品价格上涨了5.9%,而在食品中占大头的菜价则上蹿了24.9%。经国家统计局测算,4月份2.8%的CPI涨幅中,菜价疯涨的“贡献率”高达90%。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食”有两大当家品种,一是主食,二是蔬菜。2006年猪肉价格疯涨时,城市低收入家庭还可以少吃点肉,但如今遭遇菜价持续疯涨,低收入家庭也不能不吃菜! 上个月,沪上新鲜绿叶菜的零售价一度接近肉价。进入5月,菜价虽说稍有回落,但依然高得离谱。中低收入家庭的“马大嫂”们普遍疑虑:都已进入阳春了,蔬菜咋就这么贵? 环顾全球,凡国际化大都市绿叶菜都比肉要贵,这是普遍事实。有学者据此撰文提出,若与东京、纽约甚至台北比,上海的蔬菜价格仍然很便宜。是的,就我家的收入水平而言,蔬菜哪怕再贵一倍两倍的,该吃咱还得吃,可对于城市庞大的低收入家庭而言,菜篮子若越拎越沉又意味着什么呢? 鼓吹“仍然很便宜”论的学者立论很成问题,没有考虑东京、纽约与中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实际收入的巨大差距,更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社会保障待遇的巨大差距,还忽略了不同城市居民不同的饮食结构。事实上,国内类似上海这样的城市,其贫富差距之大,相对生活成本之高,早已超过了纽约与东京,至少与它们不相上下。之所以中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尚能勉强维持着过紧日子,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粮价和菜价尚可接受,而粮食与蔬菜恰是低收入家庭维持生计最大的开支项。所见,菜价与粮价共同构筑成一道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社会保持“最低认同”的心理防线。一旦这道防线失守,意味着城市低收入家庭维持“低质量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将失去。 过日子以温饱作标准,富人穷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似乎并没有如社会实际贫富差距那般大,可倘若事情发展到连蔬菜也买不起的时候,意味着旧矛盾未及消解,新矛盾又将平添。 菜价突然间成为社会的一个矛盾焦点,大伙都看得到的原因是去冬今春全国范围的气候失常。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则是大小城市郊区的菜地大幅减少(以某特大城市为例,1990年菜地尚有17.7万公顷2007年减至7.1万公顷熎渲2007年比前一年就减少2.3万公顷牶统鞘腥丝诘拇蠓度增加。“一减一增”皆超常,供求关系失衡而菜价失控。正常年景,失控犹如温水煮青蛙,百姓有感觉但说不出口,遇到老天爷发脾气,矛盾迅及尖锐化。 稍年长的国人当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大小城市都搞“菜篮子工程”,后来种粮指令性计划废除了,种菜比种粮效益高,市郊粮农纷纷做菜农,菜的确多了,“菜篮子工程”也偃旗息鼓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方面菜篮子全部扔给了“市场”并最终演变为“泛市场”,另一方面则以不受节制的“卖地财政”作为无序城市化的推手,市郊大量的菜地在“造城”的疯狂中“长”出了钢筋丛林、花卉草坪和高尔夫球场…… 特殊的国情所致,菜篮子在中国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化,更不可放任泛市场化。从长远看,伴随城市化进程菜价肯定要涨,但涨幅务必与低收入家庭增收相适应,而现实是,收入越低者增收越困难。如是,政府该干预时必须干预,重拾“菜篮子工程”应宜早不宜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