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出的人生路 | |||
——记淄矿集团许厂煤矿首席员工王海涛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1 17:08:03人物展示 | ||
本网讯:进入车间,戴上面罩,操起电焊枪,弧光闪烁,焊花飞溅,美丽壮观,这就是掘二队“金牌“维修组长王海涛,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本人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夺得矿技术比武风钻维修矿组织的风钻、锚杆机维修比武中第一名的好成绩。 “绝活儿”出自苦攀登王海涛,许厂煤矿掘二队制作组组长。先后从事过巷道掘砌工、维修工,现在在掘二队工具房从事设备维修。焊接作业对于爱摄影的人来说,可能是很好的题材,因为焊花飞溅,美丽壮观,然而当你深入其中便会感到一阵阵的热浪,闻到一股股难以忍受的气味。刚刚参加工作时,王海涛自己给自己,一天要干满10个小时。在潮湿、闷热、空气恶劣的车间里,伴着炽热的弧光焊接,其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烧伤、烫伤、头晕、呕吐、眼睛肿痛、四肢无力、已成家常便饭。自身的勤奋苦练,练就了一身扎实的焊接基本功。可王海涛并没有满足,他知道,只有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有“绝活儿”的电焊工。为了尽快填补理论知识的“空白”,他购买了大量焊接方面的书籍。每天一下班,他就捧起《焊接工艺》《焊工手册》《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等专业书籍学习。他白天练技能,晚上自学理论,经常熬到半夜。他有个工作笔记本,遇到的电焊难题和处理办法都记录在上面。每天都会拿出来看,温故而知新。
从最艰苦的岗位做起2004年1月,由于工作变动,王海涛被分配到掘二队工作。他深深地记得,第一次下井,现场的环境就给他上了深深的一课。迎头隆隆的机械声搅得人心慌意乱,飞扬的粉尘让人无处藏身,刺鼻的炮烟使人上气不接下气……面对这些,他暗自下决心:“工友们都在为我担心,作为一名年轻人绝不能丢人现眼!”……那一班,他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宿舍,饭也没吃便倒在了床上……他半宿没合眼。他在想,十几年寒窗苦读,本想找个既挣钱又体面的工作,到头来却干上了煤矿采掘工。一连几天,他情绪陷入了低落,工作时的劲头锐减了。这时,区队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找他谈心,语重心长地说:“干煤矿,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你是大专生,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对你的成长却十分关键,如果连最基层的工作都干不好,以后又怎能担当重任呢……”领导的一番话,使他眼前亮了许多。他拿定主意: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给刚刚分来的工友树立榜样!从那以后,王海涛像换了一个人:别的工友下井都在迎头后面倒到车皮,清清卫生,干干零活,他却主动进迎头和班组长、老工人一块儿干。他不怕吃苦,有什么活儿总抢在先、干在前,有什么不懂的、不会的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由于他对掘进工作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许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找来有关掘进工作的书籍进行学习,有弄不明白的,就向技术员或老工人请教;到了迎头,自觉把理论知识运用道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王海涛很好地掌握了掘进工作中的各道工序,对各种操作技能都能熟练运用。
2003年7月,区队领导让他担任制作组组长,他明白区队领导的意图后,二话没说便表了态:“只要工作需要,让我干什么都行!”第二天便走马上任。干制作不容易,干制作组长更不容易。不但自己要领着干,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好全组人员的积极性。
王海涛干组长以来首先做到的是严于律己。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在班组制度落实上,决不打折扣。作为一组之长,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只要本组中出现工作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一次,在制作皮带刮梯的维修工,和王海涛平时交情不错,没有按要求制作精细就交班走人,班后,王海涛立刻在全组职工面前做了监督不到位的自我检讨,并进行了自罚。全组职工不同意,那名职工更是有愧难当,主动认罚,王海涛告诉大家:“咱们组的制度就是贵在认真执行上,谁也没有不受制度约束的权利。”同时他坚持严格实行班后工作分析例会制度,按制度标准层层考评当天的工作,把实际工作情况和制度规定一并摆在桌面上,让职工对照分析,功是功,过是过,是非分清,让职工明明白白、口服心服地兑现奖罚标准,当天生产得分,当天上栏公布。
干就要亲自动手,身先士卒当一名组长不容易,当一名好组长更不易。王海涛认为,要想干好掘进制作组长,必须做到“两前一爱”,在急难险的困难冲在前,评先树优让在前。用爱己之心爱人,用责人之心责己,要求别人先要求自己。组长不仅会指挥,还要会干、干好。井下设备零部件急需制作的情况常常发生,每次急重任务,王海涛都干在前。去年4月份井下急需制作皮带尾,区队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标准制作并进行安设。接受任务后,王海涛和组员连夜加班,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满足了生产需要。他还坚持对制作图纸至少“看三遍”的原则,做到检查核实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查缺补漏,对班组成员嘱咐好应注意的事项,以便职工过程中有数。几年来他带领的班组所制作的物件,件件都是精品,受到了区队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对工友就要以心换心。形象的说,组长就像一面凸透镜,要把发散的光,凝聚成一个发热的焦点。组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有高有低。王海涛感到解决的主要就如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只有发挥十个指头的作用,才能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一是要学会知人善任。人总是有优缺点的,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关键的是有没有用不好。职工范晓宇善于琢磨问题,由于身材弱小。在干体力活时,表现很不积极,经常与其他职工发生争执,王海涛根据情况安排他干技术密度大的或,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熟练的制作技术在矿技术比武中,获得了好成绩。对于组里的后进职工,王海涛总是想法设法地引导他们克服自身缺点,而不是单一的仅用制度处罚。去年底,新调到他班的一名青年职工,工作不认真,几次安排他清理卫生,总是丢三落四清理不干净,更严重的一次,他喝酒后来上班,被王海涛坚决制止,他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很是不服,为此王海涛主动找他多次谈心。当得知这位青工父亲得病住进医院后,王海涛便买了营养品和几个工友前去看望,使这位青工甚是感动,最后这位青工由衷表示,一定干好工作来报答工友的心情。
而立之年的王海涛把自己比喻成一条射线,他将围绕一个点无限的延伸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