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全民应自省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5 21:15:44一事一议 | ||
万晓阳 “清明”之语,要追溯到尧舜禹时代。相传大禹治水后,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于是有了清明节。 《岁时百问》一书曾解释清明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孝经纬》记载说:“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争》也以“皆洁齐而清明”解释“清明”。 清明节因所处的时令,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都适于开始春耕播种,所以清明节是作为农事季节开端的标志。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这个希望的季节的希望,同样凝聚在清明节身上。 这种希望,不仅表现在农事初始时,对庄稼在一年里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的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应该成为全民思想上自我反省、思过前瞻的日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在清明节这一天有所回顾、有所顿悟、有所进步。 清明节从植根于民族血脉的那一瞬开始,就在不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从最初的庆贺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到后来的周朝制定历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再到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纪念介子推。这期间蕴含了统治者明政绩、百姓焚火庆贺、农事春耕开始、祭奠恩人禁止生火的多重含义。 然而,清明节发展到今天却变了味道。尽管政府倡导文明祭祖,但烧纸糊祭品的风气却有增无减。以前扫墓追思亲人,只需几杯清酒、一只烧鸡,或一束鲜花,但现在,“美金”“别墅”“轿车”“护照”“保镖”……甚至出现了纸扎的“二奶”和一些仿“高科技产品”。这些五花八门的形式是一种跟风,一种社会浮躁,把清明节的精神本源抛到了九霄云外。 遥想当年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从而诞生了寒食节。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晓谕天下,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后来寒食节的习俗慢慢融入了清明节。如果晋文公知道千年后的人们,在这个思念恩人略带悲伤日子里“烧钱”、“烧车”、“烧二奶”,不知会作何感想? 后人的纪念形式与当初晋文公的初衷越偏越远,但介子推逝后留给晋文公的那首血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这才是清明节的精髓所在,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文化内涵。 为政者,清明之时当静心深思,不忘旧时苦难,清明勤政为民。为民者,当以效为政者之榜样,清明之时,思过忏悔,反省自我,勤劳进取。清明时节,全民自省,忆苦思甜,奋发图强。想必这才是逝者乐于见到的祭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