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安:“十大创新”改写龙矿集团发展史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29 10:54:05人物展示 | ||
本网讯:山东龙口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子安以博采众长、创新为发展为企业经营理念,通过组织实施“十大创新”模式,改写了龙矿集团的发展史,在他主政龙矿集团的七年多时间里,龙矿集团原煤产量由改制前的三百多万吨,将达到千万吨的生产规模,由小矿区步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行列,实现了龙矿人几代人的梦想。公司步入了“变化最大、发展最快、亮点最多、收入最高、住房最大、影响最广”的时期。
创新煤炭开采模式。宋子安于2002年11月出任龙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针对龙矿集团地处城镇区内,城市及村庄压煤严重、且城市建设速度较快的实际,提出了“与城市建设抢资源”的创新理念,减少了压煤损失,也使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宋子安还组织实施了我国唯一的海下采煤技术,改写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史,海下采煤技术荣获了全国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龙矿集团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龙矿还选择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这是世界海下采煤史上首次使用这一采煤工艺。
创新对外开发模式。宋子安针对本部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使已建成的三座煤矿的服务年限大幅缩水的实际,主动出击,整合了山西煤炭资源,先后在山西原平盘道、朔州整合了大恒煤业公司、嘉强煤业公司和白土窑煤矿,使资源总量和核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 3 亿吨和 300万吨。龙矿集团成为山东省在省外开发煤炭资源第一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
创新煤炭储备物流模式。针对山东地区煤炭供求的发展需要,宋子安于2007年7月提出了“建设煤炭配送基地、整合营销信息网络、发展煤炭大物流、培育接续产业”的构想。项目提出后,得到省政府高度关注,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示范项目,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煤炭配送中心。中心将力争在三年内达到2000万吨/年的运营规模,努力把龙口煤炭储备配送基地打造成全省的示范项目,实现动态安全的煤炭战略储备。
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宋子安针对龙矿集团有着储量极为丰富的油页岩,断地决策,上马油页岩综合项目。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新发现一个储量 5000 万吨以上的油田。
龙福油页岩公司首季产油1.35万吨,实现利润916万元。同时,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时的综合利用电厂,已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在年底形成干馏处理油页岩60万吨/年的规模。与扩建后的炼油项目相匹配。 在完成基地热电公司一期扩容和二期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又在胶东半岛控股经营了胶州龙发、海阳龙凤、 莱州龙泰三家热电公司。
创新选人用人新模式。龙矿集团全面推行管理人员聘任制,促进了公司内部人才自由流动;制定了优惠政策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按计划招聘,双向选择,形成了能进能出、自由宽松、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用人环境。几年来,公司先后八次面向在社会上招聘各类管理及专业\及技能人才600人充实到龙矿各个岗位。
宋子安在龙矿集团还大力倡导了“人人是人才,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创新开拓就是优秀人才”的选人、用人理念,大力倡导“让能想事的人有事干,让想干事的人创造平台放心干,让干的好的人提上来干”的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的用人观,用优秀的管理人才成就了今日龙矿的辉煌。
龙矿集团还把人的最大优势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让最合适的人去干最合适的工作,用人用其长,龙矿集团通过制定职位、岗位规范,明确各类职位和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和具体工作任务;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确定职位、岗位劳动差别,为确定工资收入差别提供量化依据。
创新企业文化模式。龙矿集团坚持“切合实际,追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延伸内涵,强化考核,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境界。以“处处有标准、事事有考核、考核必兑现”为准则,突出“双基”、“双建塑”建设,做到完善一个体系,增强两个辐射,抓好三个重点,按照愿景激励、精神培养、标识塑造、体系强化的工作目标,龙矿先后荣获了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山东省企业文化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等称号。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大力实施“五转一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五放一强”管控举措,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经济运行步入高开高走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推行预算、市场、考核相配套的“2+1”管理模式。实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目前,龙矿通过实施管理模式创新,拥有“三软” 地质条件下软岩支护、 海下采煤、油页岩开采、热电联营和高效工作面开采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千万吨矿区的发展基础。
宋子安荣获“山东省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 、山东省优秀管理人才、山东省劳动模范、中国百名改革创新人物、中华优秀企业家称号,龙矿集团管理模式被评选为“山东省最具创新力的管理模式”。荣获了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创新员工的幸福指数模式。龙矿集团改制七年来,在宋子安的领导下,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全国一流的文明社区,投资2600多万元改造了小恒河、兴建了七个文化公园。 七年来兴建了住房3500多套.人均住房面积全省煤矿居前。龙矿率先在全省煤炭系统实行车改,目前,矿区有1000多名职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提前实现了小康。先后对矿区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改造,每年为离退休和内退人员报销医疗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这在全省省管企业中是不多见的;从2007年开始,落实了离退休人员“阳光工程”政策,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这些在全省省管企业中也是不多见的;每年平均走访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达到4000人次以上。使老同志充分享受到了龙矿集团改革的成果。
龙矿集团各单位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查体;每年组织优秀员工外出疗养和旅游,平均年达到500人次左右。
创新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过程中,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强化集体协商制度,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规范集体协商内容、程序,提高协商质量,建立完善工资调整机制。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重点就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支付保障和劳动定额、计件单价、计时工资标准等进行协商,实现职工工资水平与经济效益状况相适应,注重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
几年来,龙矿集团每年通过与工会平等协商,使职工年收入平均增加在8%以上,按照1:2:3比例,分配向一线倾斜,落实“一点一策”政策,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决定工资的分配总量,同时随其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上下浮动,使一线职工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彻底取消了固定工、集体工、合同工、临时工等身份界限,所有员工都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
创新员工培训模式。在宋子安的引领下,龙矿集团推行“631”培训模式:把60%的培训任务落实到矿、区队,30%的落实到公司培训中心,10%的优秀班组长外委培训,仅2009年,拥有16000名员工的企业,有12481人次参加了不同程次的培训。龙矿选择自主培训、自主创新,实现了四个目标:培训计划完成率100%,培训合格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培训学员满意率100%。
在员工培训方面,龙矿集团做到了不经培训不准上岗,岗位标准掌握不好不准上岗,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不签订师徒合同不准上岗,师徒不在同一地点作业不准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