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权给记者出红牌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29 9:45:55一事一议 | ||
今后,武汉的记者要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了,因为一旦做了篇“失实报道”就可能下岗。
4月26日,武汉市记协的一次会议提出,武汉市各类媒体记者由于采访不深人、不细致,造成报道严重失实的,—律先下岗再处理。 武汉记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向虚假新闻宣战,道出了绝大多数正规新闻从业者的心声。虚假新闻不仅伤害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对被报道者造成心理和利益上的伤害。而对于像专门敲诈小煤矿的山西假记者村这样的无赖行为,就更应坚决遏止。 不过,即便是出于善意,武汉记协的一票否决制,仍令人心惊。 如果我们问一个老媒体人“不实报道”是怎么出来的,相信他能列举出数十种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可能是记者故意为之,也可能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可能是采访难度造成的,也可能是年轻记者经验不足的后果……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个媒体人几十年的从业生涯,可能要做出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篇报道,谁能保证就不出个差池,犯下无心之过。难不成今后每个记者最终都要以“报道失实”“下岗”的方式,结束自己的记者生涯? 而又有哪家媒体没因为报道失实而登过致歉信呢。是不是要让每篇致歉信都成为把记者赶下场的红牌。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 再问一句,何为“严重”失实,何为“不深入、不细致”,判断标准是什么,谁又是手握记者生死权的判官。此种权力一旦泛化,后果便是,人为刀俎,记者为鱼肉。武汉媒体将全行业噤声,媒体的监督力量会逐步丧失,最终退化为一个传声筒。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结成的行业组织,记协本应更能深刻理解媒体通过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积极作用。在当下记者采访经常遇阻、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武汉记协不仅没有在为记者创造良好采访环境方面做出努力,反而试图以如此僵硬的手段限制记者监督权的行使。这实是一种退步,全国各地记协均应以此为耻。 湖北在对待媒体方面的野蛮并不是首次。湖北省官员抢夺记者采访笔的作为,也才过去一个多月而已。 再联想起“武汉消费者协会和餐饮协会联合起来,制定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条款”的事件,人们会发现湖北这地方最近怪怪的,这里的协会组织不仅不保护自己成员的权益,反而变成了对立方的帮凶,通过出卖自己的成员,换取特定的回报。湖北一些政府官员的思维和行事作风,有些另类。 武汉记协26日的会议上还提出,要把记协真正办成“记者之家”。不知道武汉记协领导如何理解“家”的含义,但恐怕没人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家庭里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