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梦魇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2 9:39:03一事一议 | ||
来自河南省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的消息称,今天晚上19时55分许,当地前进煤矿白窑六矿发生爆炸,知情村民说,当时井下作业的矿工约有百余人。现已确定副井口爆炸,已造成两死一伤,已安全升井13人,其余人数正在核实。目前主井、风井通风系统运行正常,矿山救护队已入井实施侦察和救援。(4月1日中国新闻网) 又是矿难!类似新闻,已经看到太多。一次次报道中,我们甚至已经习惯了某些不变的措辞——“某地发生矿难,XX人被困,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组织营救”。这样的句式,出现了一次又一次。不变的是矿难,是营救的积极。改变的,只是主语与被困人数。烂熟的表述,不知还会轮回多少次?矿难,已渐成时代的高频词汇。或许有一天,面对被矿难占据的报纸版面,你我终会淡然。所谓习以为常,当悲剧一次次上演,热情与愤怒定将稀释。 要知道,此刻山西王家岭煤矿,153名矿工已经被困水下80小时,仅剩理论上的生还可能。抽水机疯转,换来每天下降2cm的水位。如此,那个理论上的存活概率,近乎幻化为一个神话了。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神话”,公众、媒体、政府,无不翘首凝望,近乎偏执地等待现场传来的任何一点消息。但现在,我们注视的目光,或许要短暂挪移了。因为,同样的悲剧,在伊川又有了孪生的版本。 虽是水火两重天,透水的王家岭,爆炸的白窑矿。但,都毫无疑义地被贴上“矿难”的标签。有时候,人们并不畏惧悲剧的刺痛,却必然恐惧悲剧的频繁。从王家岭到白窑村,很有必要感叹下自己情感不够丰富,神经不够坚强。甚至,民众会发现,自己已然不能集聚心底的愤怒,更落不下眼角的泪水。一个十足感性的人,在频发的矿难前,也会麻木的。热情与关切,早被消磨殆尽。 只是,我们终究不能麻木。尽管,叙述套路已成定势,悲剧内容大同小异。当老套的“剧情”轮番上演的时候,泪水与怒火是最好的呐喊与抗争。愤怒一万次,终会推动细微处碎步前进。这之后,一个不掺血的煤业才有诞生的可能。 是时候反思煤矿为何如此嗜血了,事实上这种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来不乏建议,从来不缺努力。但同时,这个时代从来不少矿难;整改了一轮又一轮,治理了一次又一次,矿工依旧是极端高危的行业。公众的谏言,政府的行动,都没能逆转矿难的多发。“围观者”毕竟不具备渴望生命的焦急,不直面风险,难有那份迫切。所以当下看来,矿工维权,务须诉诸自身。 当是否下井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当有足够的途径检举不法与违规,当能够得到关于井下安全的足够信息,想必所谓“意外”便没那么容易发生了。唯有下井的那群人,才真正具备对生命的最强渴求。所以,政府层面,很有必要加以引导。一方面,培育工会或类似组织,加强矿工与矿主谈判与博弈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矿工有足够渠道知晓关乎安全的信息,并有选择工作时间与工作方式的足够权力。 一次次矿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梦魇。当一切努力收效甚微,公众近乎集体失语的时候。让矿工决定自己的命运,显得尤为迫切。毕竟,他们才是悲剧的主人公,是直面风险的那一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