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进批评的《乡村爱情故事》没有快感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15 20:57:05一事一议 | ||
前天,在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听到一位专家关于“《乡村爱情》应该更高雅”的言论后,忍不住激动反驳:“我想听一点善意的话,别玩深刻。”研讨会上,赵本山“舌战群儒”的场景让在场记者大跌眼镜,活动结束后,赵本山直言“今天血压有点高,这些批评的话我是第一次听到,所以有点受刺激。但和一些在背后骂人的网民比起来,当面的批评也是一种真诚。”(4月13日《广州日报》) 平心而论,我一直很喜欢《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当然,我是指《乡村爱情》第一部和第二部!其中,第一部彻底将我征服;至于第二部,则变得有些差强人意!看完第二部,我也就知道第三部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 之所以喜欢《乡村爱情》第一部,原因是它真正再现了当今农村的生活情景。其中既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之事,也有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虽然是轻喜剧,但也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和世间冷暖!人物的表演,也十分到位。无论王小蒙和谢永强,还是诸如谢大脚、王长贵、谢广坤、王老七、刘能等人,表演者都将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和可圈可点。看这部戏,我们宛如置身于广阔的农村天地间,真实的感受着他们的酸甜苦辣! 然而到了第二部,剧中的“残疾人”就由原来的“结巴”刘能增加到什么“刘大脑袋”、“抽搐”赵四等等。诚然,刘能的“结巴”的确在第一部戏中很出彩,也为整部电视增色不少。但其主要原因还是表演者演绎成功,并且和剧中的谢广坤“相得益彰”,少了一人也难以成“戏”。一旦将“残疾”转变成“看点”,实在是莫大的悲哀,也是一种“误读”! 如果“残疾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不仅使剧情遭到人为破坏,也将那个小乡村几乎变成“残疾人村庄”了。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正如某位专家所言,应该更高雅!这个高雅,与“俗”并不对立,大雅也即大俗。比如《乡村爱情故事》,完全可以不需要赵四的“抽搐”等等。因为他们的表演,不是建立在“残疾”的基础上;他们给观众带来的“快乐”,同样也不是因其“残疾”而可笑。 批评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没有批评,也就没有成长。在鲜花和赞美中长大的人,注定是经受不起挫折和无法迈向成功!本山大叔既然血压不好,就不应该接受批评的刺激!而要听到批评的话语,就应该有所心理准备。否则,还不如干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又何必一定要听他人的批评,何必要让自己勉为其难的去扮演一个愿意和喜欢接受他人批评的角色呢? (夏余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