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沉迷于网上“恐怖信息”寻求的是刺激还是灾难?

煤炭资讯网 2010-4-13 8:15:26一事一议

“感受死亡气息,体会恐怖快感”,这是挂在一个名为“首席恐怖网站”首页的广告语,字里行间充满了诱惑和刺激,而网站里充斥着的恐怖图片、视频,那些不堪入目的惨死尸体血腥特写,由鬼神为主角的灵异故事,再配合悲怆恐怖的音乐,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奇怪的是,这种让成年人都退避三舍的恐怖网站,却在青少年里大行其道,有些孩子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沉迷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这些恐怖的东西看起来“很刺激”。

什么是刺激?名词解释这样说,为使精神受到某种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良性刺激将促使人积极向上,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恶性刺激却极有可能将人带入深渊不能自拔。显而易见,恐怖网站所带来的刺激绝不会使人走上奋发之路,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在那些极端恐怖血腥的图片、视频、鬼怪故事里,他们无法辨别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恐怖文化的泛滥,给他们本应阳光快乐的成长历程投下恐怖的阴影。

笔者在报纸上见到这样的消息,曾经有一位母亲向某报社电话投诉,称自己的儿子在沉迷恐怖网站后,对这些封建迷信的内容信之不疑,且欲罢不能,经常租借恐怖片回家观看,但是一到晚上,原来开朗活泼的儿子就变得跟惊弓之鸟一样,甚至不敢独自睡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精神状态也非常萎靡,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地步。一些年轻的大学生也向心理咨询师反映,因为好奇浏览一些恐怖网站后,就开始彻夜难眠,一闭上眼就不自觉回忆起网站里的恐怖内容,夜夜做噩梦,整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状态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外媒体也报道过,曾经在网上疯狂流传的自杀手册里仔细详尽的描述了自杀的方式和痛苦程度,诱使不少年轻人集体自杀,由此可见,恐怖网站给青少年带来“灾难”绝不是耸人听闻。

恐怖艺术本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被称为黑暗中绽放的恶之花,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并丰富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对世界永无止尽的探索与追求。但恐怖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健康的恐怖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不是刺激,而是人生的灾难。一些腐朽的封建迷信内容会极大影响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那些背离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恐怖产品,一味宣扬凶杀的快感,暴力的满足,甚至会将青少年引入犯罪的深渊。

现在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恐怖网站也开始改头换面,悄然藏身于一些小型论坛中,继续干着毒害青少年的勾当,犯罪的方式更为狡猾多变。恐怖网站上的恐怖产品,赤裸裸地宣扬暴力、血腥、杀戮、色情……,弥漫着厌世、消极、仇恨的情绪,再配上诡异的音乐,确实很另类,而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难以估算,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对于这样的恐怖网站,笔者认为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因为它带来不是刺激,而是灾难!(每棵树)



来源:人民网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