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于贪官“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 | ||||
煤炭资讯网 | 2010-3-22 8:59:35一事一议 | |||
“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3月18日,利用职务之便索贿两万元、收受贿赂3.6万元的原重庆渝中区某分局科长在法庭上语出惊人。(2010年3月19日人民网转自华龙网) 众所周知,贪官喜欢狡辩、擅长抵赖。尤其是到了庭审量刑时,贪官们更会尽其所能抵赖狡辩、矢口否认、胡说八道,以求浑水摸鱼、混淆视听、博得 纵观众多贪官庭审时的雷人语录,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比较喜欢拿“人情往来”、“礼尚往来”、“朋友感情”等来“说事”、“辩解”。但是,面对铁证如山和强大的法律攻势,他们所谓的“人情”之说是不攻自破的,当然,最终他们也无法逃脱法律的严惩。 礼尚往来,本来是中国的民间传统。但是,领导干部身边,有着巨大的权力磁场。围绕在领导干部身边的所谓“人情”,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情”,而是带有某种目的和功利色彩的拉拢、利诱、腐蚀。换句话说,人情,只不过是权钱交易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而已,曝光、撕开人情背后的“黑幕”、斩断、截去人情下面的“黑手”,除了腐败,什么也不是。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时,更是人情泛滥成灾的危险时刻。因此,年节当慎,切莫让人情往来变味、走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按理说,一个又一个贪官倒在“人情”下、“送礼”中,应该对后来者有所警醒、有所警戒,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党员干部并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前腐后继。这位原重庆渝中区某分局科长杨某到了法庭上还语出惊人,称“我收的不是钱全是人情!”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一种悲剧。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被人情裹胁,通常与其交友不慎有关。因为干部手中有权,也就成了众人追捧、追随、追踪的目标。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会想方设法去与领导干部们拉关系、套近乎。而官员一旦进入了酒场、饭桌,“感情深,一口闷”、“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等等这些所谓的酒文化、潜规则,便会使官员将原则性放在一边,而将所谓的哥们义气、兄弟感情代替了原则、制度、规范。当然,接下来的钱诱、色诱等,也便会接踵而来,直至把官员拉下水,送上断头台。因此,官员应该慎交友、交挚友。 人情之所以会泛滥成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监督不力。尽管有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但是,监督一旦碰到权力,尤其是面对强势权力时,便会显得疲弱或乏力。一些单位部门,只将监督制度、规范、要求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形在文中,并没有真正将监督严格地执行起来。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几乎成了盲区。领导干部下了班以后,都干了些什么,没有纳入组织管辖的范畴。而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要想将变味走形的人情风刹住,必须在强化监督上下真功夫,出硬着子。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干部常常栽倒在“人情”下,最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其自律不够。少数干部入了党、进了官场,其本身动机就可能不太纯正,加之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约束不够,放任自己私心、贪欲膨胀泛滥。什么“小圈子”都敢搞,什么“小兄弟”都愿交,什么“小爱好”都想有,成天忙碌于应酬中、人情里,乐不思蜀,久而久之,“温水煮青蛙”,慢慢地腐蚀变质而走向了“不归路”。 “都是人情害的!”杨某最后在法庭上表示认罪,他称向他行贿的人经过多次交往取得信任后,碍于人情,才“心安理得”地收受贿赂酿成恶果。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倪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