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善委员:各大煤炭院校高级人才培养应引起高度重视 | |||
煤炭资讯网 | 2010-3-2 13:27:43煤矿院校 | ||
前几年,原煤炭系统的院校生源严重不足,这些院校为了生存,不得不扩大“传统”煤炭类专业的外延,同时缩减了一些煤炭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采矿等“门户”专业的招生,包括中国矿大、淮南矿业学院在内的11个原煤炭系统所属院校改换门庭,连“煤炭”、“矿业”字眼也已与这些院校名称无缘。调查显示,现在这些院校对煤炭专业高级人才的具体培养状况是: 1.煤炭专业设置明显减少,非煤专业大幅增加。如黑龙江科技学院煤炭专业由原来的4个减少到现在的2个(采煤、选矿),非煤专业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14个;淮南工业学院煤炭专业由原来的6个减为现在的2个,非煤专业由原来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22个;中国矿业大学煤炭专业由原来的7个减为现在的6个,非煤专业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40个。 2.煤炭专业生源严重不足。被调查院校当前在校生总数中,煤炭专业的在校生由原来的 70%下降到不足10%,最低仅为0.79%。 3.从毕业生分配情况来看,目前到煤炭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不足20%,其中煤炭类专业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而学生之所以到煤企就业的原因,要么是与煤企有某种协议,要么是不好找工作不得不去,或是家庭等其他原因。虽然各院校为满足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纷纷采取各种形式设立了奖学金(如淮南工业学院设立的“新集集团”特殊专业奖学金),但是仍缺乏吸引力,如原西安矿业学院为每名煤炭专业学生设立8000元奖学金,而97级的10名签约学生毕业时全部退回,不到煤炭企业工作。考生不到“万不得已”不填报煤炭类专业,毕业生万般无奈才到煤炭企业“临时”工作。 鉴于以上情况,一些院校负责人建议企业:“考虑煤炭行业高级人才需求,应着眼于人才战略高度,切不可效益好了就抓,效益不好就放一边,人才培养需要过程”;“现在毕业生进入了市场,如果企业的人才政策不与市场接轨,今后怕是越来越难接受到毕业生,尤其是煤炭类专业的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