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毕业生为何以死相拒公务员职业? | |||
煤炭资讯网 | 2010-3-12 7:50:34 一事一议 | ||
刘美艺是重庆市级机关处级干部。2007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她女儿晓琳毕业后靠在网上做设计为生。她屡次劝晓琳去自己介绍的机关面试,并保证只要参加面试就有很大机会成功。晓琳都一口回绝。某天中午,母女俩为此又起争执。下午,晓琳跳楼自杀。 对此,女大学毕业生为何得了机关生活恐惧症,并且要发展到以死相拒公务员职业的地步?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君不见社会上很多人挤破脑门都想捧起这个金饭碗,过起其幸福人生,用一句千军万马去形容也并不为过,可是从这位女大学毕业生的片言只语里我们可以看见--其实她的死太可惜,都是因为家长太霸道、自己太爱自由以及不了解机关生活的优哉游哉好处而导致的悲剧。 并且有 “我说过不会去那些地方一张报纸一杯茶地混日子,你一定要我去,除非我死。”这句当事人最后留给人们的冷冰冰的话就可以作证。 我觉得,其实这位由“能干”、“女强人”之称的母亲一手带大的一直“乖巧懂事”的女儿“乖巧懂事”只是被压制的假象,她也并非不想过公务员一样的舒心日子,只是讨厌家长处处牵着自己的鼻子,要在人生大方向上做自己一回主。“恨”屋及乌就讨厌起公务员那一套按部就班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了,对当下自己的自由职业--网上设计师情有独钟。而且也有自己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家庭里感觉不到任何经济压力,所以倍觉自由的重要。 比如,晓琳之所以选择自杀,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认为无法承受的母爱正是凶手:在刘美艺心里,女儿并非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个体,只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为她安排一切,让她按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从各个方面把她打造成自己想的样子。而我更加直接以为,封建家长制的阴魂不散才无疑加剧了当事人悲剧发生的概率。 生活中我就经常看到公民社会的公民没有成为公民而是仍然作为一个私民而存在,特别是年青一代由于没有独立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以及尊严,处处受人牵制,只要听话其内心的痛苦却没有人包括自己父母关心。而管教甚严格的家庭子女往往有两种不同命运:要么他们她们成为父母人生的翻版以及他们理想的一种延续,要不就是长大后彻底和家庭分庭抗礼、走截然相反的叛逆道路,无疑晓琳属于后者。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位在家长长期高压下生活和逆来顺受的孩子一旦长大成人自主意识增大,必将产生等量强大的逆反或叛逆心理,渴望尽快得到自由的独立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于是晓琳由做领导的母亲平时管得太多太严联想到自己不得不进机关生活还得继续如此“可怕”的周而复始,就会本能地不寒而栗,最终当感到挣脱无望便彻底绝望了,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甚至面对不快乐生活需要勇气,面对死亡更加需要勇气。又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在爱的包办旗号下凋零,正揭露了个别家庭日常生活虚伪的温情脉脉下软暴力的残忍,说明了当今一些既得利益的家长对年轻人一代的善意压迫以及戕害的无情。 “生命诚可贵,公务员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被我改过的革命诗人的名言何尝不可以成为如今年轻自杀者极端行为的另类诠释? 为此回首过去,翻开历史,像晓琳这样在家庭强权和高压下被包办爱情、包办工作、包办人生无望类的自杀者何其多也。她们他们的命运又何其相似乃尔? 至此,晓琳包括无数年轻大学生自杀者的自杀足以应该引起大家、社会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了。接下来该到了我们大人为年青下一代做些什么让步以及补救的时候了。 但愿类似悲剧不再重演,也请人们不要再在年轻活泼、有自己理想以及想法的成人孩子们身上套上世俗的 枷锁,因为他们她们已经有自己选择生活的自主权了,此外我们成人除了建议权将别无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