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矿集团:创新安全管控模式 每年两次对煤矿“体检”“保健” |
|||
煤炭资讯网 | 2010-2-6 2:10:42通讯特写 | ||
【本网讯】近年来,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大力推广应用“煤矿安全评价”,每年为矿井进行两次“体检”,形成了“专家查隐患、安监抓监督、煤矿抓整改”“三位一体”的安全管控模式,安全管理实现了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的转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去年,他们对所属省内外29个矿进行了49次安全评价,参加评价人员717人次,下井1316个,检查隐患及问题1842条,列重大研究课题64项;全集团生产原煤2703万吨,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有7个矿井连续安全生产超过1000天,其中鄂庄矿已连续安全生产6470天,居全国同类矿井安全生产水平之首。 目前,新矿集团老区的11个生产矿井,平均采深超过1000米,井下瓦斯、煤尘、热害、冲击地压等灾害突出;新区的50多个煤矿,多数在开发建设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跨区域作业管理难度大。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超前预防煤矿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他们在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的同时,从2007年起,又推行应用了“煤矿安全评价”。 新矿集团开展的安全评价,通过对煤矿设施、设备、装置实际情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整改措施和对策方案。 为了搞好煤矿安全评价,集团公司建立了安全评价小组和安全评价专家库,其成员主要以集团公司采矿技术研究中心及其技术人员为主,并吸收退休老煤矿专家、各矿有专业特长的技术骨干组成,还面向社会引智借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联合,进行安全评估与安全技术合作。 新矿集团对所属省内煤矿每年进行两次,省外煤矿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矿井灾害的诊断和确认;二是对矿井各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评价;三是对矿井生产基础、技术管理水平评估;四是对安全生产重大技术立项审查和技术方案的研究;五是对各矿井重大技改项目和系统优化项目的技术论证。 在具体评价方法上,采取全面普查与专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普查安全评价,通过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技术、资料、现场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解剖和分析,查找出问题症结,做出普查安全评价与报告。而专项安全评价,则在全面普查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围绕矿井重大灾害、矿井系统环节上的突出问题及其重大生产技术难题,进行专项评价与报告。 对于安全评价和灾害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专家查隐患、安监抓监督、单位抓整改”“三位一体”的管控模式,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到人。对于发现的严重危及安全的问题,由安监局对其停止作业,督促煤矿立即整改;对于现有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确定为安全整治项目,明确具体整治措施,由矿负责抓好实施,安监局监督考核;对于现有技术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列入重大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开展技术研究与攻关。 新矿集团通过安全评价,不但提前发现了大量煤矿安全隐患,还解决了不少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系统性问题。安全评价组在鄂庄矿进行全面“体检”中,发现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问题,他们在“安全评价报告”中,不但指出了通风系统存在的隐患,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鄂庄矿按照安全评价组的建议进行及时整改,以一条178米的措施巷道代替了原来设计的长度为1000多米的总回风巷道,不但增加风量680方,而且节约投资400万元。从2007年开展煤矿安全评价以来,新矿集团共计发现隐患问题5740条,列重大研究课题222项,攻克了诸多老矿开采、新矿建设的安全技术问题,促进了老矿长期稳产、新矿快速投产。 新矿集团自推行应用煤矿安全评价以来,不断完善其内容、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大企业集团的安全管控新模式,通过“体检”让煤矿无病防病、有病治病,超前预防了矿井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管理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的转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生产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近三年来,新矿集团安全生产连创历史最好水平,去年全集团安全生产原煤2703万吨,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