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工里走出的学者刘俊华 | |||
煤炭资讯网 | 2010-2-25 8:40:07人物展示 | ||
在陕西省煤炭系统,凡是搞文字的,提起刘俊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俊华以他的天分和勤奋在煤海里“挤”出了四部响当当的书籍,成为从矿工中成长起来的名副其实的学者。真可谓:“时代不会耽误任何人,只有自己来成就自己”! 刘俊华老兄1950年元月出生在咸阳市,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学生,在一时风潮中返乡,因作为群众代表参加公社整党发言精彩,遂留公社当“土记者”。1972年在铜川矿务局参加煤矿工作。 他在王石凹煤矿当采煤工,从井下上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散文《矿山初雪》获全国煤矿优秀文学作品奖,被吸收为中国煤矿作协会员。 刘俊华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尤其喜欢读史书,并且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1982年10月组织把他调到铜川矿务局煤炭史编写组,执笔编写出了《铜川煤炭开发史》一书。1985年调入铜川矿工报社,在尽职尽责完成本职编报工作之余,他又编著出版了《五十朵金花——铜川矿务局多经拳头产品史话》、《从拾柴到采煤》两本书。特别在铜川矿务局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之际,经过三个月日夜突击奋战,完成了30多万字为铜川矿务局50多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树碑立传,名为《矿山英模列传》一书编著任务,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俊华献身煤矿新闻事业,精心采写稿件编办报纸,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好稿一二等奖达40多次。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煤炭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还被评为铜川矿务局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因专业精技术全面精湛、工作成绩突出,被陕西省新闻职称评审会破格评定为主任编辑高级新闻职称。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 每遇重大任务,刘俊华都勇于承担,1995年元月原煤炭部王森浩部长率工作组来铜川矿务局帮助工作,组织上安排刘俊华跟随办《简报》兼写新闻稿,在有中央省多家大报记者在场的情况责成刘俊华根据王森浩部长在汇报会上针对煤款严重拖欠问题提出不付款不发煤的三不政策,写出消息,由各级媒体发了通稿,使“三不”政策成为当时影响煤炭市场很大的一项政策,在全国贯彻执行。这篇报道获当年中国煤炭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刘俊华办《简报》及时反映工作组活动,所写《嘘寒问暖拜新年,和煦阳光照矿山》的简报稿,王部长看了十分赞赏,派秘书询问是谁写的,以示慰问,在总结大会上,部工作组领导特别表扬:“铜川矿务局宣传舆论有优势,简报办得好”。促成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刘俊华主持《铜川矿工报》编报业务,他紧密围绕企业党政中心工作,及时报道企业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编写消息侧记特写,配发评论社论,使企业党政的重要决策精神得到充分阐发,为群众所理解接受贯彻。 刘俊华及时发现采写矿区的先进典型,矿务局的先进模范人物,几乎都是经过他的发掘采访和浓笔重彩的塑型而光彩照人。 1994 年春节之际,刘俊华采访铜川矿务局铁运公司为保护铁道器材与盗贼搏斗而受伤的职工张占岭,写出了大型通讯《矿山赤子张占岭》及系列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由此铜川矿务局党委作出了开展向张占岭学习活动的决定,张占岭荣获全省学雷锋标兵称号。 1998 年刘俊华采访全国十杰工人张彦生,写出了上万字的报告文学《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典范》及《米脂的婆姨绥德汉》等报道被《中国煤炭报》、《当代矿工》发表,推动了全局开展向张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张彦生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被推荐上大学,刘俊华又采写了《劳模上大学》在陕西工人报发表,扩大了影响。 在央视举办的“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中,由于此前刘俊华采写了下石节煤矿综掘二队徐群贤的事迹报道,使徐群贤藉此得以入围。后刘俊华又进一步深入采访,写出上万字的报告文学《真爱煤矿一世情》,成为徐群贤竟评的主体材料。徐群贤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十杰矿工和省劳动模范,铜川矿务局党政工团号召开展向徐群贤学习活动。 刘俊华在煤矿文化宣传事业上一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始终笔耕不辍,走出了清晰而扎实的人生轨迹,他再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条铁律:社会生活是个大课堂,学者来自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