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追逐煤炭资源需防风险

煤炭资讯网 2010-2-13 10:36:02焦点话题

  为什么煤炭会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个中缘由,与上市公司乐于涉足房地产并无二致,资本的逐利性让近几年持续景气的煤炭业广受关注。不过,上市公司在扎堆儿“触煤”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

  首先是周期性行业自身的风险。

  煤炭业的景气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衰退,就让煤炭企业尝到了“坐过山车”的苦头。未来煤炭的价格很大程度上还将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尽管当前煤炭市场还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对于后续发展前景,分析人士已经不再众口一词地“叫好”,在判断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已经披露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快报或预告的8家煤炭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但不少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帅表示,2009年煤炭行业将结束利润连续十年增长的局面,同比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前三季度较高的煤价基数,还有就是在建煤矿项目大多未进入投产期,多数煤炭上市公司产量增幅较低。

  但也有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煤炭需求将增加,而考虑到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产能的消减以及煤炭大量净进口的不可持续,全年煤炭供应量增幅并不大,煤价仍有上涨空间。

  其次是高位接盘的风险。

  不论是为平抑成本,还是为分享高收益,上市公司热衷于注入煤炭资源,往往是在景气度较高的时候。而这时,注入资产的溢价率往往水涨船高,且收购的资产质量无法保证。某借壳上市的煤炭企业,刚上市时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5%,而同期A股煤炭类重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都超过了10%,两者盈利能力的差距甚远。

  另外,收购煤炭资产的估值也会受到当时煤价水平的影响,若煤价调整,收购方面临的风险将急剧上升。如果上市公司“触煤”的时机和煤炭业拐点接近,则“触煤”资本将面临的风险更大。

  第三是煤炭经营的风险。

  相对于一些微利行业,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足以吸引资本的青睐。但上市公司向煤炭行业转型的努力,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尽管各种资本因为赚钱效应很愿意整合煤炭资源,但除了收购煤炭资产的价格外,整合的最终完成还需要巨大资金和管理的投入,能否持续地提供这样的投入将决定整合的效果。不仅如此,煤炭行业在安全上的高风险也将考验经营者的智慧。

  而对于上市公司和普通投资者而言,还需要防范来自资产重组方的风险。煤炭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消息一旦传出,标的公司必然被爆炒,而有的重组事项最终不了了之,既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山西一家煤焦化一体的公司曾是二级市场的借壳热门,从2007年9月到2009年初,该公司三度觅壳,凡宣布将被其重组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被资金狂炒。但股价拉升后,该公司却对这些上市公司“始乱终弃”,导致股价一泻千里。

  在二级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重组戏码中,“触煤”只是冰山一角。上市公司不论做什么样的投资决策,都需要谨慎为之,宁可多考虑风险,也不可只见利益而忽视风险防范。尤其是在涉足煤炭、地产、矿产等热门领域时,保持一分冷静,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对投资者,都是必要的。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