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民间资本出路: |
|||
温州热钱的“千千结” |
|||
煤炭资讯网 | 2010-2-13 9:27:22焦点话题 | ||
![]()
□据《羊城晚报》报道
近日熙熙攘攘的海南房地产“高烧”中,温州“千亿游资”被诟病为幕后的一只“小黑手”;而温商,则被描述为拖着一拉杆箱现金的“炒客”,见楼就买,一买就几套乃至几十套,并于当场以现金付讫…… 只不过,事实上温商并没有那么疯狂,连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几天前都出面否认“千亿热钱下海南”之说。 经历了迪拜资金被套牢、山西炒煤被“整顿”、股市前景未明、大量资金回流蛰伏银行之后,因炒上海、杭州楼市一战成名继而蔓延全国各大中城市的6000亿元“温州热钱”,一夜之间似乎处处碰壁。可是,6000亿元在“温州资本代言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眼里,它仅仅是一个地级市,温州,商人手中的游资总额。 山西倒煤 难解的“死结” 颠沛在去山西路上的张涛(化名)显然不会在温州过年了,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敢。 在投资山西煤矿的三个年头里,张涛并未如想象中挣到“盘满钵满”,而是欠了一屁股子的债——2007年,她筹到了2亿元资金,大笔一挥,在山西大同买下了一个年产量为28万吨的煤矿。当时,在大同投资的温州商人不少,确切来说,到山西掀起大量“倒煤”的人,是在2003年左右。 “现在回头看看,那个时候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张涛起初是在山西帮亲戚打理投资事宜,待到她出手,为时已晚,“2005年的时候,据说有600多个矿井是我们温州人投资的,资金大概过千亿元。”那一年,国家包括山西省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小煤矿,一部分有远见有眼光的老板开始陆续撤离,可“后知后觉”的张涛看着煤炭的价格依然节节上升,忍不住于2007年出手。 没想到一年之后的2008年年中,为迎接奥运会,张涛的矿被关停了。张涛几乎要哭出来了,因为一停就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亏了差不多一亿元。” 更让她绝望的是,2009年10月2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的通知,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这意味着活跃在山西煤矿的500亿元温州资本生死难料。张涛借来的2亿元打了水漂。 像张涛这样的“山西煤老板”,以温商为核心的浙商就超过450名,超过500亿元被套。 周德文说:“政策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的风险和金融的风险,这次让温州人完全措手不及。” 显然,山西煤矿是一个“死结”,没有人可以打开。“最近又有消息说,山西的小煤矿将会重新向民间资本松绑,”周德文摇摇头,“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迪拜投资 易解的“活结” 没有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迪拜巨债危机,国人或许还不知道咱们的“温州炒房团”已经远赴中东开拓市场——红黑榜上,浙江商人在迪拜损失了20亿元人民币。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从2009年12月爆出迪拜巨债危机以来,周德文的口风从来没有改变过,“在两种情况下温州的资本会选择进入,一是低谷时,就是所谓的‘抄底’;另一种情况是看涨。迪拜市场属于前者,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王伟胜,典型的温商。12年前,他进军迪拜商圈,2006年斥资购买阿联酋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星电视台,后将其改名为亚洲商务卫视,并于当年入围“CCTV年度经济人物”,推荐理由是,“新浙商的代表”,不是炒地炒房,而是瞄准媒体,迈向海外。 迪拜的房地产市场是在2000年才开始对外开发的——换言之,10年前迪拜才允许卖房给外国人,外国人不仅可以拥有迪拜永久产权的房产,还能拥有永久产权的土地。 据悉,从2002年至今,大约有1万华人在迪拜买了房,总投入折合人民币约20亿元。正如王伟胜透露的,大部分在迪拜的温商以经商为主,买房子只是为了自住,“大部分人选择分期付款,所以被套的程度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十多年在迪拜的摸爬滚打,让王伟胜的脸淡定得波澜不惊。 海南炒楼 未卜的“新结” 温州热钱惊人,当海南成为全国焦点的时候,温州人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几乎大部分新闻都有关于温州炒楼团重资囤地的阐述,甚至还有传言说“温商千亿投资海南房地产”。周德文笑着说:“没有那么多,大概也就40亿到50亿元吧。” “疯涨”是周德文下的定义,事实证明已经有不少温商在这轮疯狂的盛宴中上演了扣人心弦的资本狂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温商透露,仅仅两个多月前,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去了一趟海南。结果是他们马上招募来6000万元杀入海南楼市,现在那些房子的市价已经过亿元,并于今年1月底转手卖出去,净挣4000多万元。 疯狂时有发生,但高峰远未来临。周德文也承认,目前温商尚未全力投资海南,春节后或将增加,“现在很多企业家已相约去海南,一边避寒,一边过年,一边观察市场”。 凭借国家战略成为热点投资区域的海南,疯涨的房价已经引来专家的非议:小心泡沫。面临着即将冲向海南的温州投资大军,周德文仅仅保守地表示大家是过去“考察”的。在他眼里,海南是一个未知的结,毕竟,温商炒房炒成房东的大有人在。 热钱出路 忧思的“扭结” “温州人受制于环境资源,人均不到三分地,人员流动带动资本流动,再加上资本自身的逐利特性,出现温州资本炒房团、炒煤团等现象,这很正常,也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是难以压制的,只能疏导。”在1月份召开的浙江人大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潘孝政为温州民间资本如此辩护。 潘孝政说的,只是一部分,更多人认为,炒房带来的暴利,才是热钱蜂拥的根源。 在拥有着官方说法高达6000亿元热钱的温州,中小企业借贷问题始终难解决,原因很简单——中小企业的借贷大多用于制造业、加工业的发展,利息远远低于热钱在外围“炒”来的利润。可是,这么大一笔钱,也有自己的困局:暴利行业已基本被国企抢占,传统的微利行业又没有竞争优势可言,钱虽然炙手可热,但投向何方及如何规避政策打压始终是个难题。 这,已经到了温商不得不直面的时候。 “我们必须承认,温州资本客观上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周德文在温商又摩拳擦掌准备出发去海南考察之前,坦率地说,“我们应该反思对外投资方式,例如,参与炒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