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锋:难忘家乡土炕情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2-7 20:30:26散文荟萃 | ||
作者单位:陕西陕煤澄合矿业物资供销公司
自幼的我生活在农村,发生在农村的事让我幕幕在心,长大了我远离了故乡,每当冬天来临大家都纷纷评论自家的暖气时,这便勾起了我的童年土炕情。 坐在家乡的土炕上,一种久违的亲情便会溢满心中。家乡的土炕是用砖和泥坯(一种泥和麦秆按一定比例和匀抹成的土坯),通常是可房长,宽两米多,可同时睡五六个人。前些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们整天在土里刨食,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更不用说多盖几间宽敞的住房供子女分床而睡。孩子们和父母挤在那一间房子的大炕上,虽说是其乐融融,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小时候,家里姊妹少,而且年龄相差较大,于是常常和邻居家的小孩常在一个炕上挤,做游戏。家里唯有的一台十八英寸的海燕牌电视机,便成了邻居们的“国宝”,冬天时,男女老少便把火炕围了个严实,一边拉家常,一边看电视。稍大一点,我便跟母亲学起做家务,因为姐姐出嫁较早,当时家里的活还是比较多的,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变成了“家庭主妇”,平时在家里母亲就把我当女孩使唤,教我做花馍、蒸馒头、擀面条、搓麻花……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我则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上,因为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孩应以事业为重。慢慢的我也步入了高中,便远离了家乡,到我们的县上去求学,愿我自己的走出大山梦。 每到冬天,能买起煤盘个土火炉子的毕竟是少数富裕人家,大多数人家都是让孩子们上炕取暖,好在家乡的土炕可以用柴禾热,那些玉米杆、麦秆、烟杆便是最好的原料。只是用这些烧的炕热度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于是家里勤快的老人便早早就上山割一些刺槐、胖杆腿、蒿蒿柴、野薄荷等一些耐烧的柴禾用来烧炕,那样热量便会持续到后半夜,孩子们便可在那热乎乎的炕上美美的睡个通宵。每逢亲朋来访,热情好客的家乡人一边招呼客人脱鞋上炕,一边取烟倒水,炕中间放一个小被子上面放一张小炕桌,家里的长辈和家里的男主人陪着客人围着炕桌盘腿而坐,拉着家常,吃着自家产的核桃、柿饼、红薯干之类。主妇便围着围裙进灶房准备做饭,家里的大男孩坐在一旁顺时给客人继水,女孩则帮着母亲在灶房忙前忙后。到吃饭时,炕桌便成了饭桌,陪客人吃饭的自然也是长辈和家里的掌柜的,主妇则在灶房吃,不时的等待给客人盛饭。家乡的麻食、饺子被称之为细饭的是专门招待客人的最佳主食,菜类则不很讲究,但也必定是几个碟子。平常人家不逢年过节也舍不得买肉,豆腐偶尔可见,大白菜、莲花白、红白萝卜、土豆这些是家常菜,在主妇的手里不停地变着花样做,养着鸡的人家能给客人们端上一盘炒鸡蛋,便不知要让家里的小馋虫们引的流出多少口水,因为鸡蛋只有在过生日时才能吃到。好在客人们虽说看到黄灿灿的鸡蛋香气诱人,可一想到桌外的小家伙们肯定等不及了,便不由得绕着碟子。所以,尽管主人热情地让着,客人们只管说好了好了。等客人吃完,扯下桌子,那碟子里剩余的鸡蛋刚端回灶房,便让小家伙们吃的一光二净,甚至连碟子也被用馍擦得干干净净。 如今,家乡的土炕已很少见了,只有老人们偶尔还盘几个火炕,人们的生活也慢慢的富裕了起来,年轻人都睡上了双人床,时兴的家具也目目可见。随着家家户户新庄基的落成,大火炕上的亲情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逐渐消失殆尽,父母和子女们分居而住,多了一份自由同时也多了一份隔膜。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炕便慢慢的不复存在,而如今大火炕上的情怀还是我久久不能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