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清:对开展“反常规”团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1-25 16:54:08论文、言论 | ||
在企业管理上,名目繁多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方式,给安全教育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而川煤广旺公司代池坝煤矿在遵循制度管理和传统施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反常规”团队文化教育,收到了一定成效。 正面的大众化教育必然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总会被那热烈而感人的激情所打动;而总有那极少数思维异常、偏理滔滔不绝的人,不得不使人们进行理性思索:如何开展有违“常规”的团队文化教育呢?代池坝煤矿在理性思维的情况下,便开展了“反常规”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抓“头头”,主攻“官” 作为做企业文化建设,或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人,都懂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好了职工群众的工作,我们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就可以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该矿党政通过抓住“头头们”这根针来引领带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抓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多年来职工群众都知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道理。纵然你巧舌如簧,但对于历经过风雨、见多识广的职工群众而言,他们凭什么会如此的信任?各级管理干部显然是关键所在。只有各级管理干部自上而下发自内心地务实、诚信、为民、廉洁了,职工群众才会更加相信你。因为职工群众的眼睛永远是看着上面的,盯着“头头们”的。所以,不论是团队文化,还是企业管理理念,都必须首先植入各级管理干部的心里,让他们先付之于行动,做之于先,率之于身。否则,一切就都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这就是西方管理中经典的“二八律”理论,即通过20%的精英来发挥带动,却能在职工群众中催生80%的影响力…… 于是,该矿实施的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区域管理责任制、文明生产片区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承包考核责任制、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和谐稳定矿区创建目标责任制等都是落实在“头头们”的肩上,实行“一岗双责”考核,月月兑现奖惩,管理的“头头们”人者见份。这些措施的落实,奖罚的兑现,有力地激发了职工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 二、抓“后院”,主攻“家” 抓住主流队伍的“后院”,这一手尤其令人拍案叫绝。任何组织的团队文化建设,全力围绕全体职工进行,这是合情合理的,但也会出现自欺欺人的现象。大家都明白:尽管自己天天与职工群众打交道,上下班总在一起,职工群众也总是天天在自己眼前晃,但最能影响、推动他们的,绝不只是“头头们”,而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因此,既然干部比群众重要,高管干部比基层干部重要,那么干部的家属,争取到其夫人的支持,对于征服干部的心、调动干部的情、激发干部的活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该矿实施的女工小组、家属协管工作,开展的“廉内助”、“贤内助”等就是独有而令人震撼的“太太义工” 队伍,她们没有多少待遇,但能实施自己的“夫人专管路线”,吹好“枕头风”,当好“准警察”,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也能看到夫人们“公然”流露出的自豪感,以及对所作工作的真诚感激。在本单位职工出现情绪不稳定、工作消极怠工时,她们能主动去开导、沟通、引领,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其在“夫人路线”中释放压力,积极投入到有效地工作之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三、抓“培训” , 自“买单” 每年的职工培训考试都有那么一些不合格人员,生产岗位的年轻技工也不想学技术,对工作总是看得无所谓,对企业开展的各类比赛也不感其诚、不服其为、不信其言,总认为那是早就“内定”了的,厌学心理严重,上班混日子、扯幌子,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那么,该由谁来“买单”呢?对此疑惑,可谓话虽平易而理却深邃。 这既不是“共产”企业,也不是“家天下”的企业,都是为国家出力、为组织办事、为自己生活。天下条条大路,都是人们根据地面情况,一步步走出来的。建设有效的团队文化,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大家“信”、让大家“服”、让大家感觉得到干部的“诚”。“ 让有能力的人不吃亏,让有技术的人不降价,让技术次者的人不谜团,让任何人都没闲话说。”这句话响亮的被提出了。于是,职工培训、技术比武、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等激励制度便应运而生。 在实施企业“出资”培训且参加国家规定的上岗考试时,给予不合格者一次补考机会,再次考试不合格的培训费、交通费、生活费、当月工资都要自己“买单”,直至取得上岗证为止。否则,就要调离原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在内部开展的比武考试中,采取了闭卷考试办法,监考人、阅卷人在阅卷时只知其考号不知当事人姓名,监察部门在全过程参与监督中,负责将考试成绩向全矿公示,除对各专业的前三名进行单独表彰奖励外,还要实施年度技术员工等级工资制,以进一步调动学技热情。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企业强力推出了这样大的决心和力度,在职工中居然是瞬动即安、人人信服,不仅文化氛围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催生了自我加压、比学赶帮的学技潮。 四、抓“共性”,被“株连” 在日常工作中,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出现责任不落实、职责分不清、工作不到位、出工不出力等现象,有成绩归功于自己、有问题便是他人所为,甚至用“手电筒”去找别人的缺点,更有甚者老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工作不务实,徒有虚名。这些现象,无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如何通过 “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通过处理“不落实”的人促“不落实”的事进一步落实呢?该矿党政便融理于诚、咨事于脑、诚挚于心,把普遍性问题个性化、特殊性问题公开化,给敢违者沾上“创可贴”,打上“预防针”,使其既触及自己,也“株连”他人,团队里见者有份,人人担责,有利于互责互促,让工作不到位的人“丢面子”,让责任不落实的人“丢票子”,让管理不称职的人“挪位子”。 团队文化在这样的“反常规”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其做法也在企业中形成了共识。因而,也把“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矿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再度向前推进。 作者单位:川煤广旺代池坝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