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涛:香山神韵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0-26 15:32:41散文荟萃 | ||
北京香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说毛泽东同志在此指挥了气势恢宏的渡江战役,单说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恐怕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七一前夕,公司举行党建活动,有幸来到香山,亲自感受其神韵,真颇为幸事。虽未见到红叶满山的景象,但身迎微风轻送,游走丛林绿树之间,游碧云古寺,攀香炉峰,自然又有另外一股说不出的凉爽和惬意。 城市里的居民是不能常常看见山的,但是,北京的人确实就有这种幸福。你瞧,香山就像是从西郊的地平线浮在天上面的绿树翠玉,让人惊奇。早在古代,人们就认为玉是山的精华,珠是水的精华,用它们代表山和水的美,后来又用珠玉来形容人。山是高的,水是深的,庙是深藏的。所以中国古语说得好,仁厚的人爱山,智慧的人爱水。自然在这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北京,又如何不寄情于香山的山水之中呢。
北京在唐代是幽州范阳郡,宋代改作燕山府。元人本来自称为大朝,所以把京城叫作大都。香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 25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最高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尤为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象火焰一样。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年来,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
说到香山,一个大人物也是不得不说的,这就是耶律楚材。毛主席曾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蒙古帝国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西达匈牙利,南至南海。这么大的地域,不可能只是蛮力,而天骄成吉思汗的翅膀就是这个辽太祖的九世玄孙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学和医学。成吉思汗十年(1215)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便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他也早已对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决定辅助成吉思汗。比如他极力谏言禁止蒙古大军中的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被誉为是蒙古时代的诸葛亮。特别是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汗即位,耶律楚材被誉为“社稷之臣”。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耶律楚材死后就被葬在香山,山上的碧云寺就是耶律楚材舍宅修建,原名碧云庵。当然了,在香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不得不提,这就是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病逝,灵柩在碧云寺停放,直到1929年才移至南京的中山陵,为了永久缅怀一代伟人,寺内设有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碧云寺创建于1331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当初在修建时,正值碧空如洗,白云出岫,可谓“碧色净如云”,于是命名。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并于明正德年间改名为“碧云寺”。碧云寺整组建筑以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层层殿堂依山势叠起,由山门至金刚宝座塔,高度相差100余米,总体布局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院内香气弥漫,钟磬声悠,幡幢微荡。 据史料记载,1748年,乾隆皇帝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修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和水泉院,由于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碧云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乾隆皇帝曾经在游历碧云寺时题写了“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丽著称……”的诗句(摘自《乾隆御制碧云寺碑文》),由此可知,碧云寺在京西寺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走进碧云寺,你会看见寺中的主要建筑物多为明代的遗物。从现存的嘉靖九年造的钟,天启四年造的磬,还有崇祯二年造的钟,都可以看出明代历朝对碧云寺都有扩建。而正殿之中的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势至阿难陀塑像都是明朝塑的,表情生动,线条灵透,人物显出是中国人的脸型,最能表现当时雕塑的风格,你是不能不看的。在正门两厢塑的二金刚力士像和二殿的弥勒佛都是正德时代造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制作可以说是代表了明王朝最优秀最好的作品,在当时也是不可多得的,何况是几百年后的今天。
从正殿出来,走到西边便是清代(1748年)建造的罗汉堂,里面有508尊罗汉像,一律都是木胎贴金的,各个姿态不同,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正殿向后面去,便会碰到一座石牌坊,那上面雕的麒麟和北海铁影壁的浮雕是一脉相传的。后面雕着八仙过海,前面雕着八位古人,这八位古人最可注意。他雕的是:狄仁杰,文添(天)祥,赵必圉,谢玄,陶远(渊)明,诸葛(亮),李蜜(密),(蔺)相汝(如),从这上面的别字看来,可以断定这完全都是按照石刻工匠自己传授的图谱来雕刻的,这个牌坊不仅是人物雕得如生,而整个白石牌坊都是用云纹填满,在半山腰的绿树丛中,它真的就像是由山里白云堆就的一样。
碧云寺还有一个著名的景观,这就是所说的两股泉水。山门前面有一道流泉,山后也有一道,无论经冬历夏,她们都不停地奔流,就像两姐妹相互呼应;又似两串珍珠把碧云寺环绕起来。尤其是游人一走到山门前面,在悬桥下面,便流泻出碎玉般的一股流泉,叮咚有声。特别是走在夏天这个炎热的季节里,顿然使我的全身有一种清凉的舒服感觉。你看,这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此歇脚,相互攀谈着,真是一部天然的大空调。
一路走来,从双清别墅到半山亭、红光寺,直到玉华山庄,这一带虽然没有什么古迹名刹,但是都有无限的自然风光,一草一木都有生气。当然了,这附近还有一个叫樱桃沟的地方,在碧云寺东北方,在一个山环里面,有悬崖,有清溪,有乱石,有古树,在山石坪台上面,还有个小小的花园,有草亭,有石蹬,有花有草,人要坐在这个地方看脚下流去的溪水奔腾跳跃,还向乱石丛里拍溅着水花,谁都会感到生命的欢喜的。特别正是结果的樱桃树上,像一串串炎红的红宝石悬挂着,煞是诱人可餐。你如果闭上眼,用心去感受这一切,凝听着林中传来一两声喜鹊的鸣声的时候,使你不能不感到,整个山谷都充满了生命的欢乐,收获的喜悦。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本来到香山是因为红叶之故,可惜来此不是时候。而自古以来,人们来香山就爱好这红叶。听说,每到深秋时节,当进入姹紫嫣红,灼灼夺目的红叶林,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真有“春色能娇物,秋霜更媚人”之感。你想,在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季节,展望远处有一片美丽的红叶闪耀着鲜红的秋光,把山川染得彤红,你不会有惊叹和喜悦之色吗?回答是肯定的。元帅陈毅同志就曾为北京西山红叶题诗一首: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其实,说到红叶,有许多人都在问我,绿叶为什么会变红呢?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好,在山行之时,一位身空白色长袍的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细问之,方知老人已经八十有五了,原来是学校里的老教师。他家就在这香山附近。听他详述,原来绿色树叶变成红色的树叶,是由树木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香山的红叶树种主要由叫黄栌、红叶树、黄道栌组成的。在植物分类中属漆树科的植物。红叶为落叶灌木和或乔木,树高能长到5米;叶形为圆形,在枝条上互生;许多很小的黄绿色花组成圆锥花序,着生在枝条顶端;果序淡红色,长有许多羽毛状长花梗,远远望去满树都是红绒绒的花似的。正因为秋季的北京香山,光线充足,秋季干旱少雨,昼夜温差较大,符合红叶树种树叶变红的条件,加上香山特殊的人文历史背景,与红叶树一起组成了香山红叶这红彤彤的壮美风景线,形成了著名的香山红叶风景。
山里的气温真宜人,同老者一同往山上攀行,一路上行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了,有蓄劲待发,大家都兴致高昂地往山上来的,也有练完晨操,精神抖擞地向山下去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好一幅人间的优美画卷。就这样,大家你聊着,他笑着,不知不觉就一跃上了香炉峰。迎着山风,大家心中的沉闷一扫而空。同来的伙伴冲着山下一个劲的喊着,叫着!迸发着心中积蓄的呼喊。香山的山顶空间广阔,有多处亭台楼阁,此时山顶人已经好多人,或站或坐,拥挤在一起,享受着山顶自然的氧吧天然之气;我站立在香炉峰的平台上,平复一下呼吸,向西望去,视野开阔,远处竟然有一片若稳若现的雾气笼罩山涧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地弥漫开来,慢慢地显露出了香山真实的面容。站在此处,真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京城小的感慨。
香山秀美,神韵香山。我们走在这曲折盘绕的山中小径,了解历史文化之源头,欣赏这夏天独有的红叶少,松树映满山坡,片绿映点红可人景色,找寻着历史和未来的时空,圆结着人们过去和现实的跨越,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丽桃源。也许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的深邃内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