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绍译:央企整合利国利民 私有化为更好出路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0-1 7:44:54领导访谈 | ||
【赛迪网讯】对于国务院国资委而言,在2010年余下不足百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将央企数量从目前的123家减少至100家以内,无疑时紧任重。就关于央企整合一事,赛迪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段绍译教授,他表示,央企整合利国利民。 央企数量越少越好 段绍译表示,对于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央企的数量越少越好。央企主要是靠垄断地位维持垄断利润的,央企不是真正的企业,相当于政府的一个部门而已。所以好点的央企就是少浪费一些国家资源,差点的央企就是多浪费国家资源而已。 段绍译借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名言表示:“一个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要尽可能让每个人感觉到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而所有的央企都是在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 央企垄断地位是由制度造成 在人们担心央企做大做强后,央企的垄断地位愈发严重的问题上,段绍译对此也不无质疑。他认为央企之所以会出现垄断地位,而且致使垄断地位的不断增强,是由于制度造成的。他说,央企的垄断地位对人民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垄断企业会使本来没有效率的企业得到高额垄断利润,让人误以为这些企业是应该存在的。而且,央企一定会滋生腐败,严重的腐败行为会破坏社会风气,甚至造成社会的不满情绪。 央企两出路:私有化或上市 自从国资委提出央企整合规划以来,整体上市似乎就成了央企的唯一选择。据此,段绍译认为,央企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出售给私人或私人企业,二是改制成真正的上市公司。但像贵州茅台这样的上市公司不是真正的上市公司。因为它的董事长不是股民选的,而是中组部任命的。 针对央企重组后的监管问题,段绍译表示,企业的重组不能搞“拉郎配”,央企如果真的需要重组,就先改制为真正的上市公司,然后由企业本身决定是否需要重组。真正的企业也不需要太多的政府监管。只要企业不非法经营,其余的事由监事会和股东监管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