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以正确理念引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

煤炭资讯网 2010-1-4 7:18:57焦点话题

山西有两座 “金矿”;一是煤炭,二是文化。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的煤电化工作为我省支柱产业,为山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以来,在“三个发展”战略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对煤炭资源进行了大力整合,形成了对煤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态势,煤炭资源的效益进一步凸显,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煤炭是我省一座名副其实的“金矿”。然而,相对而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着“散、弱、小”的特点,作为另一座 “金矿”,远没有产生出像煤炭一样应有的效益。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文化产业作为我省的新型支柱产业,下大力气培育,使文化这座“金矿”产生应有的价值,发挥应有的效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文化本身蕴藏着两种力量:一为软实力,即强大的精神塑造力,包括民族凝聚力等情感力量;一为硬实力,即与产业融合后的聚变力量,包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等等。将文化产业化,强调的是文化的硬实力,就是说文化产业要与其他产业一样,其产品效能、生产供给须通过文化市场来检验和调节,其发展成果主要通过两个效益来体现。由于文化产品供给的阶段性特征和产品市场成果的不确定性,文化生产活动常常呈现出支出增长过快、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态势,发展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跟进。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资产大多以知识产权及无形资产的方式呈现,难以通过资产评估确认其价值,特别是项目的资产价值和未来变化更加难以具象判断、推测,这些都无疑给文化产业融资带来障碍。因此,资金不足始终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就我省而言,目前文化市场还处于培育期,文化单位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持续赢利能力,借贷和吸纳社会资金的实力不足,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形成产业规模和实现跨越发展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


文化产业的内容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发展,是文化产业的正途。换言之,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繁荣文化第一,实现效益第二,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就文化所发挥的效能看,也是“软实力”大于“硬实力”,因为文化的表现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民族根基和社会财富,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身份载体,其发展的主要构成是对一个国家价值观的确认。因此,在文化产业的问题上,有一点必须要明确:发展文化是民族的大事、国家的大事。即使是产业化运作,有实现经济效益的诉求,也还有一个彰显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问题。这个责任显然不能只囿于有限的几个文化单位,更不能以是否赢利作为发展文化的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无论从市场特性还是发展方向出发,政府的强力引导和推动是必由之路。


就我省而言,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经济体制还未从根本上确立,在这种情形下,尤其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切实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这种政策支持,不仅表现为引导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助力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同时避免盲目开发、竭泽而渔,促进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表现为引导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单位机制,调整行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表现为引导社会资金以良好的态势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拓宽社会办文化的渠道。更重要的还表现为必要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诸如规范行业规则,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条例,健全文化投融资体制等等。


二、以文化产业化促进产业文化化。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这个定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入新世纪,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交融越来越成为国际性趋势。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日益加快文化、经济领域的转型步伐,进而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文化产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化,二是产业文化化。所谓产业文化化,是指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赋予一定的文化成分,创造出世界公认的著名品牌,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大的效益。


作为文化产业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方面文化产业化拉动产业文化化,以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产品的市场效应,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产业文化化也显著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作为有一定基础、一定规模效益的企业与文化结合,必然将企业资金注入文化领域,这必将拓宽文化单位的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堪称文化产业发展的双翼。“文化与经济结合,促进了文化产业化;经济与文化结合,促进了产业文化化。文化与经济互动,实现了双赢”。我省的文化资源类型相当丰富,许多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发展文化产业,除加强文化产品自身的市场培育外,还应特别注意引导我省的企业,依托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品牌优势,挖掘能够与企业产品相结合的文化内涵,打造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


三、树立正确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与其他产业一样,市场是文化产业的土壤,没有市场,文化产业就无法生存。当前,为文化产品找市场是文化企业的头等大事,而找不到市场又成为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从经济学家的预测数据看,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但为什么这块不断增大的“蛋糕”却吃不到我们嘴里?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当前,有三种基本的观念存在于文化活动中,它们是 “为人生而文化”,“为文化而文化”及“为金钱而文化”。这些观念均带有将文化产品的两个属性人为割裂的倾向。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将文化专门化,也不是将文化金钱化,而是将文化纳入正确的市场轨道,增添使之加快繁荣的活力和动力,在实现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效益增长。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警惕两种做法:一是在所谓文化纯粹观念指导下,将文化束之高阁,关进象牙塔的行为;一是在利益观念驱动下,将文化庸俗化,刻意迎合炒作的行为。现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需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步伐。


一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二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新要求、新期待。文化产品的市场在人民,文化产品的创作源于人民,文化产品的生产为人民服务。脱离了人民,脱离了大众生活,将文化产品变为个别人的精神把玩,变为少数人的低级消费,文化必将失去生命活力而走向穷途末路,产业发展和事业繁荣也就无从谈起。三是确立正确的国际市场观念。现在提及文化产业的市场培育,很多人便首先简单地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似乎我们的文化产品大多是做给外国人看的,制作和生产主要是为了远销海外。其实,任何产业的扩张,均需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占领市场,首先要从占领脚下的市场开始。“走向世界”,表达的是我们一种应有的积极主动的心态,但如果没有占领国内市场的实力,是很难真正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的品牌,也须首先从脚下的市场开始培育。如果一个文化产品在本土都不会有市场,很难想象它会打动外国人并在国外获得效益。


齐峰(作者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