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诚信回归,亲情永恒——

记矿大社会实践团利国镇寻访之行

煤炭资讯网 2010-1-31 1:28:23煤矿院校
   近些年来,各高校普遍出现了一些贷款学生违约的现象,给大学生的群体形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也给各大高校带来较大的压力,引起社会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质疑。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诚信风尚,树立“诚信矿大人”形象,今年中国矿业大学继2006、2007、2008、2009年寒暑期“诚信回归行”之后,在中国银行江苏分行的协助下,继续开展了“诚信回归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违约家庭进行实地入户访谈,探寻违约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并进一步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和个人诚信系统。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诚信回归行”寒假社会实践团徐州小分队的队员,我们于2010年1月29日奔赴徐州市铜山县利国镇利国村, 对助学贷款未能及时还清的历强家进行了走访。

根据事先计划,我们从学校出发,在汽车总站乘坐到利国镇的汽车,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这个偏僻的小镇。一下车,我们便根据已有的信息拨打电话,但一直打不通。无奈,我们只能四处打听,几经周折,在当地村委和厉强家所在生产大队的队长陈福全师傅的帮助下,终于在迷宫似的小巷中找到了历强的家。但很不凑巧的是,历强家里人都不在,于是我们对住他家隔壁的亲戚进行了采访。

与我们谈话的是一对六十来岁的老夫妇,老伯是历强的大伯。与历大伯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历强家的情况。历强家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他第一年高考的时候从做小工的工地高处不慎坠落去世。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局面。所有的负担全部压倒在他的母亲陈志香身上。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能尽量让历强和他的弟弟历荏能读上书,他的母亲白天开一家小店,晚上还得到铸铁厂上夜班,家里面还有一亩多地要种,近乎是拼了命的工作,一个月的收入也不到一千。懂事的历强,第二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历强已经在金山桥就业,坚强努力的他总是替母亲分忧解难,却从来不会让母亲担心,一个人用自己男子汉的脊梁挑起家里的重担!

谈到国家助学贷款时,历大伯说,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历强恐怕就上不了大学了。在入学当时,厉强申请了18000元的贷款,这些钱一直是学长一个人还的,如今还有为数不多的欠款还未还清。站在学长的角度,我把情况给大伯说了一下,并耐心的给他分析了利弊。如果不及时还款,个人征信系统会记录在案,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再次向银行申请购房、购车、留学、创业、信用卡等借贷行为,并且对学校的声誉造成影响。他意识到了问题的轻重,及时的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并问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允诺尽快和学长联系,他们很感谢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也一定会想办法将贷款及时归还给国家的!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未能见到历强学长本人,但我们的收获很大。在与历老伯的交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强家的艰辛与不离不弃的亲情,更一直被他们的勤劳善良感动着。对一位贫困大学生而言,国家助学贷款可能将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钥匙。而想要把这项政策继续下去,贷款人员就必须凭着自己的诚信按时还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诚信回归教育,抑制失信行为的发生。其次,进一步关注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村农民,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差距。这需要我们国家的不懈努力,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懈努力。

本着“以诚待人,以信立人,饮水思源,诚信还贷”的理念,我想我们当代大学生将会得到一份诚信的无形财富。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就会让国家助学贷款帮助更多贫困大学生,让爱心传承!


本网通讯员:李明昆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