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大地青春焕发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3 8:23:31焦点话题 | ||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人们穿的是鄂尔多斯、鹿王羊绒衫,喝的是伊利、蒙牛牛奶”; 在北京,每10个灯泡就有7个是内蒙古点亮的; 在全国,每10瓶啤酒就有7瓶是内蒙古的控制系统发酵的; …… 西部大开发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地下资源,科技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内蒙古GDP增速已连续7年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前3季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为16.9%。在人们眼中,内蒙古不再只是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不再只有牛马骆驼羊,一个个名牌产品,一项项领先技术闯入市场…… 如果说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开始是唤醒资源的过程,那么之后则是科技进步的体现。 从科技兴区到科技强区再到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内蒙古及时调整科技生产力布局,实施“5226”计划体系,科技活动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显得格外活跃,科技投入成倍增加,科技平台建设扎实有效。从京蒙高科孵化器到虚拟研究院,从创业园到科技城,从信息网络到服务体系,从重点实验室到工程研究中心,从示范基地到科技园区,为区内外科技人员服务内蒙古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内蒙古科技厅厅长徐凤君说:“科技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不可替代。通过深入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计划改革,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水平有了质的跨越,从模仿、引进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同时,863计划、973计划也开始落户内蒙古。” 内蒙古煤炭储量7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2009年产量突破5亿吨,居全国第二;西部大开发初期,内蒙古提出“煤从空中走”,发电量跃居全国第四。为了“美丽与发展双赢”,自治区副主席任亚平提出:“内蒙古无论开发煤还是发展电,均要求就地转化一半。” 徐凤君自豪地说,内蒙古堪称是煤炭技术的博物馆,世界上的煤炭技术均在内蒙古得到应用。 来到上湾煤矿,人们都说:“这里不会有矿难。”年产上千万吨煤,只有几十名工人,操作面仅几个人,在矿区看不见一点散落的煤渣。伊泰集团自主研发的“煤柱残留技术”大大降低了矿区煤的损耗;2009年,新奥集团无井式煤地下气化、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超纯煤及超纯油水煤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均产出合格成品油;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PVC、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一一展现。 在科技支撑下,内蒙古煤炭资源实现了就地转化升值。地上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始尽情发挥,其中风力发电以超过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稳居全国第一。2008年,在包头成功下线的国际首创兆瓦级双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使我国第一次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有效降低了我国风机造价和风力发电机场建设投资。 在鄂尔多斯,国内首座205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示范发电站,2008年1月实现并网发电。目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阿拉善、锡林郭勒等地依托丰富的太阳能和硅矿产资源,陆续开工建设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打造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和半导体组件等光伏产业基地,着力推动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多晶硅材料为核心、硅片生产企业相配套的光伏制造业集群。 内蒙古已拥有众多世界第一和国内领先的技术、工艺和装备,覆盖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农畜产品、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彰显了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国内首条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柴油的生产线;国内领先的年产700万只镍氢动力电池自动生产线;世界首台3.6万吨垂直挤压机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的360吨矿用自卸汽车;华泰集团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国产高端自动变速器和首款达欧Ⅳ排放标准的乘用车柴油发动机;伊利、蒙牛集团的全国领先规模、工艺、设备;羊绒加工行业中世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鄂尔多斯集团、鹿王集团;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 据包钢公司董事长司永涛介绍,2009年前11个月,包钢累计生产百米高速钢轨51.3万吨,贝氏体钢轨获准在铁路曲线段试用,美标SS钢种115RE钢轨赢得国外4.9万吨订单。 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是主线,在科技的支撑下,内蒙古森林面积从1740.05万公顷增加到2366.40万公顷;林木蓄积从116859.1万立方米增加到135776.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14.82%提高到20%;草原退化和沙化面积由7亿亩减少到5亿亩。 乌拉特中旗牧民阿云嘎在承包的草场上养80只羊,由于草场退化,一年下来只有800元收入。科技特派员办起了“托羊所”,阿云嘎连羊带人过来,人打工、学技术还有工资;羊仅两月时间,就收获利润6400元。丰镇红砂坝村民祖祖辈辈种大田,退耕后政府给盖了温室。 科研单位培育新品种,科技特派员推广新品种。10年间,内蒙古培育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593个、家畜新品种25个、牧草新品种42个;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5%,牲畜良改比重达93.2%,水产良种覆盖率达91.3%;粮食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奶牛存栏数、牛奶产量、人均占有鲜奶量均居全国首位;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820个,销售收入达1159.9亿元,总量排全国第7位;牛奶、细羊毛、羊绒、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342元。 在科技支撑下,内蒙古GDP、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得以增长;大草原再现茫茫绿色,城市上空有了久违的白云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