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荒煤荒幕后:大雪并非祸首煤荒已成常态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26 8:45:39焦点话题 | ||
记者深入煤乡山西“探煤” 寒潮之下,拉闸限电风只用两周时间就席卷华东、华中多个省市。本报特派记者于近日奔赴“暴风眼”——占全国煤炭产量三分之一的“煤省”山西之产煤基地:太原市、古交市、大同市“探煤”,解读电荒煤荒的幕后。 现场直击 山西电厂也无煤可烧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天气的出现,电煤矛盾时刻不在困扰着多个省市,不少地方开始拉闸限电。 1月8日,记者直奔太原市两大发电厂之一的太原二电。该厂办公楼区竟难觅人影。记者拨通该厂政工部部长梁杰的电话,电话那头急促的声音传来:“这两个星期,厂里大大小小的业务主管们全都到大同、内蒙、阳泉等地跑煤买煤拉煤去了。” 太原两大发电厂——太原一电和太原二电所存电煤只够一天至两天,其中二电厂一天电煤的消耗量为1.4万吨,正常时要存煤10万吨,但现在只剩2万吨,功率为30万千瓦的火电发电机组因为无煤可烧已停了两台。供电紧张程度是这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然而离太原二电厂不过20分钟车程的即是全国最大的炼煤企业——西山煤电。 记者赶赴另一个产煤基地古交市时也撞上了该市罕见的统一供热:因为电煤短缺,必须由政府统一按需调配。古交市最大的煤炭企业之一——千峰煤业办公室主任马贵平告诉记者:“2009年度的电煤合同,我们都很长时间不能给这些老主顾们发货,原来签订的都不一定能履约,更别提临时撞上门来的买家了。煤源很紧张,尤其是电煤啊。” 原因一:大部分中小矿井处于停工状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整顿前,全国中小煤矿煤产量占煤矿总产量的50%以上,2010年后要争取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22.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6%。 煤乡也缺煤,原因为哪般?记者从当地了解到,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山西正在进行的矿井整合工作令大部分中小矿井处于停工状态。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太原70多家持证煤矿只有两三家开工;古交市175家中小煤矿被整改后只剩26家,绝大部分处于停工状态,仅古交市停掉的煤产量估计达到3000万吨一年。 在古交市住了40年的宿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一年前,古交市忙得连黑夜像是白天——整晚都是运煤车轰隆轰隆的声音,耀眼的车灯将黑夜照得像白昼。但近几个月来,古交市安静得像是个空城。”知情人士表示:“中小煤矿在安全隐患没有完全排除整改好之前不能开工,何况整合要办手续、谈价钱,这都要花时间。” 产煤量的减少导致煤的外运量减少。太原周边地区煤矿向外发送的最大运输口岸为太原铁路玉门沟站。记者1月9日在该站台看到,十几条车轨上只有一条上停靠着列车。车站的工作人员证实,往常从这里发出的运煤列车平均每天有十几列,但近期每天只发出了五六列。 当地煤炭行业人士表示,受近期大雪天气的影响,进省运煤的车辆有所减少,部分省份的火车进不来,极端天气肯定对运输有影响,但并非影响供应的关键。 原因二:煤电价格顶牛由来已久 据联合金属网统计,2009年12月1日,秦皇岛港热量值为5800大卡/千克的大同优混动力煤车板含税价为670~675元/吨,而截至2010年1月7日,这一价格已达770~780元/吨,价格涨幅达到15%。 煤电价格顶牛由来已久是电煤紧张的老病因。在煤炭企业看来,近年冬季频频发生的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并非不能避免。“每年冬季都是用电高峰,电厂不可能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为什么不在淡季多储存呢?” 山西一家大型煤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给电厂供煤,而是人家一开始就不要。”该负责人透露,年初时就想与省内一些电厂签订供货协议,但对方不接受,而是选择从周边的小煤矿买煤,因为价格相对便宜。但现在山西省取缔小煤矿,加上冬季用电高峰到来,这些电厂用煤就无法保障。“年初不订合同,到冬天顶不住就要求我们临时增加供应,这怎么可能!” 山西煤销集团宣传部部长翟安发对记者表示,“供电企业过去存煤一般都在15天以上,高的时候能达到30天,现在能维持在10天就已经很不错了”。他认为,供电企业应该主要同大型煤矿或供货商签订长期合同。翟安发告诉记者,前两年私人煤矿的煤比较便宜,电力企业纷纷转向采购市场煤,“把大生意做成了小买卖。” 对这场煤电之争,更多业内人士认为还是价格因素在“作怪”。“经过这两年市场化运作后,煤炭价格高了,电力企业过去吃低价煤吃惯了,一时无法消化煤价上涨带来的冲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供电还处于计划状态,且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电力企业总想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向煤炭企业施压,借此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煤炭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