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拳头采煤分队”的领头雁

----记邵新公司邵新矿采煤分队长陈时千

煤炭资讯网 2010-1-22 23:44:43人物展示

每当人们提起中梁山公司邵新煤矿采掘三区队采煤一分队队长陈时千,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公认他是生产技术过得硬、安全经验过得硬、班组管理过得硬的好队长。他手下那15名生龙活虎、个个都是嗷嗷叫的采煤员工,真是脚杆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成为邵新矿攻坚克难的“拳头采煤分队”。

一个绝非偶然的机会,“拳头采煤分队”的名字打响了。
那是2008年6月,地面骄阳似火,而邵新矿K5煤层东翼一采区的二台阶却冷清清的。原本就只有30多公分厚的煤炭,又遭遇了底板裂缝水的侵袭,正常的原煤生产搁浅了。有人提出放弃这块难啃的“骨头”,眼看到这珍贵的原煤资源就要丢失。陈时千代表所在分队员工向区队请战,要从水中捞出这3000多吨乌金。第二天,陈时千率先走进工作面,用一块搪瓷溜槽垫背采煤。于是,员工们也模仿他的模样,每人一块木板垫背,手持风镐落煤。为防止水量过大溃煤威胁员工安全,陈时千用錾子在裂隙处凿沟往采空区引水。一班下来,大家都成了水煤裹成的皮蛋。为了不感冒,陈时千给大家多备一套劳动服,上工作面猛干一阵,下来换了衣服后喘口气,冲上去又干个不停。只要浑身出汗,就不会生病。出井时洗个热水澡,回到家里喝几口烧酒驱寒,就舒服多了。毕竟是一群年轻小伙子,还经受得起这样的熬炼。三个月下来,硬是将3000多吨判了“死刑”的原煤解放了出来。整个区队的采掘大哥都对他们刮目相看。从此,这个“过得烂”的采煤分队,成了邵新矿攻坚克难的“拳头采煤分队”。
回收残煤的恶仗,又一次验证了“拳头采煤分队”的力量。
去年6月,K5东三采区的原煤开采工作已近尾声,兄弟分队都已陆续到新的工作面吃“肥肉”去了,区队将“拳头采煤分队”留下来收拾残煤。望着那极薄且不稳定的的残煤和那上山两侧把煤柱压得嚓嚓响的10米煤柱,陈时千知道这又意味着一场恶仗。在3—7采面只有一条简易上山溜煤,不能溜碴的困难面前,陈时千组织员工在缓平煤层中,用支柱顶起那破碎的顶板,用绳索拉出斜长10米长的吊脚空塘,硬是把掘进70多米中平巷的200多立方矸石就地充填,还多回收400多吨原煤,此举为矿节支增收12万多元。就凭10多双磨出老茧的大手攥成的拳头苦苦干了半年,将1600余吨残煤全部抠了出来。2009年,陈时千带领的“拳头采煤分队”,共生产原煤10604吨,没有一人次工伤,成为整个区队安全、生产的冠军。
名声打响了,员工收入多了,凝聚力也增加了。“拳头采煤分队”的员工由15人增加到25人,挑起区队原煤生产的大梁。可能有人要问,陈时千只不过是有一身力气和采煤技术的粗人,靠什么把来自不同区域的员工凝聚在一起,成为矿上的“拳头采煤分队”。面对笔者的交谈,不善言词的陈时千一脸的腼腆。沉思良久,好不容易才道出其中的三个奥妙:“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分配透明公平公正,互助互爱情同手足”,多么朴实的语言。正是靠了这三件“法宝”,员工的精气神凝聚在一起,攥成一个团结、智慧的拳头,折射出了新一代矿工的“奉献光热,共创卓越”高尚情怀。


本网通讯员:毛启平 编 辑:冰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