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浅论基层工会在和谐矿井建设中的作用 |
|||
煤炭资讯网 | 2010-1-21 12:29:19论文、言论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煤炭企业,应当把和谐矿井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重视。笔者认为,基层工会组织在和谐矿井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矿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夯实基础,提高工会会员整体素质
当前,随着和谐矿井建设的深入开展,一些职工与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快节奏不相适应。因此,工会必须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矿井的长期战略任务来抓。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职工的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地开展,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培训实效。树立正确的意识,打牢理论基础,不断提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有益于提高职工学识水平、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形式,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提高岗位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的活动,探索劳动竞赛的新形势,从机制、内容和方法上求实求新,实现劳动竞赛向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经营、现场管理、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延伸。三是深入学习和熟悉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为矿井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准确掌握工会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重点是加强《劳动法》、工会法》、《企业法》等工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加强民主管理、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社会保障等工会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协调各个方面解决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切实维权,提高工会会员工作积极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职工的构成多元化,应围绕不同职工群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把维护不同群体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工会工作各个方面,善于让职工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深入开展“送温暖”、“十助一”活动。积极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困难职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得不到保障,就会极大地挫伤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工会组织应积极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让困难职工及其子女体会到组织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友爱和支持,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帮扶,鼓励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积极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把工作中一些好的救助方式以及有效的做法,进行规范长期坚持,使之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服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安全、劳动法律法规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探索建立职工上访预警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全面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使劳资双方自主协调矛盾,正确处理相互利益关系,共谋发展,调动职工积极性。 三、履行职责,提高工会会员参与知情权利 在构建和谐矿井的进程中,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从工会组织的职能出发,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代会各项职权,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保障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通过职代会讨论审议,并认真吸纳职工群众的正确意见。二是实行公开制度。做到重要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和领导班子建设及廉政建设的事项等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彻底消除 “不愿公开”、“不必公开”、“不敢公开”的想法和顾虑。三是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按照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诉求,在法律的框架内正确认识和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高职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让职工代表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审议权、建议权和参与决策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稳步推进和谐矿井建设。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济三矿煤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