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跨越 |
|||
——纪念建国60周年看宁夏煤炭工业发展(中)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8 9:16:11通讯特写 | ||
冬天走了,春天还会远吗? 1979年,一个庄严而有隆重的会议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召开。也就是这个会议,使得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迅速席卷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 此时的宁夏煤炭工业经过十年浩劫,正面临矿区与矿井接替脱节、后劲不足、安全欠账多、煤炭供应短缺等问题。 是墨守成规?还是锐意进取?这不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概念认识,而是需要从心灵深处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 深受落后贫困之苦的宁夏人民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民一样选择了后者。 于是,一场改变观念,推进改革的思想新跨越成了宁夏煤炭人讨论的热点。讨论的结果是:按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大中小一起上”的精神,大力发展煤炭生产。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过去投产的矿井进行了开拓延深、调整采掘关系、基建扫尾、补套等一系列工作,初见成效,1979年,宁夏原煤产量年产首次突破千万吨,实现了规模上的新跨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80年8月宁夏煤炭工业第一套采煤机械化设备,国产QY型综采试验机组在石嘴山一矿2292工作面试产成功,月产达到4万吨。机械化采煤的应用使得宁夏煤矿开采技术上实现了新跨越。 1986年2月,白芨沟矿上马一套国产“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机”,经过多次技术改革和创新,1989年月产量也由几千吨突破到3万吨, 1992年这个矿单机年产过百万吨,成为当时宁夏乃至西北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矿井。被誉为“西北煤矿一枝花”。1994年,灵武矿区第一座现代化矿井——年产240万吨的灵新矿建成投产,成为当时西北地区第一座机械化大型矿井。 在这期间,党的十二大召开,为实现原煤炭部“煤炭一番保两番”的战略目标,从1985年起,石嘴山和石炭井两个矿务局实施了对煤炭部的8年投入产出总承包,使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到1990年底,宁夏原煤产量达到144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宁夏煤炭工业较好的完成了全行业投入产出总承包的“两包”、“五定”指标。总承包政策,加速了宁夏煤炭工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轨,扭转了矿井生产达不到设计能力的局面,为提高煤炭生产力,全面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国务院作出了逐步放开煤价、抽回补贴、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的重大决策。宁夏煤炭国有企业和全国其他煤炭国有企业一样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那一刻,宁夏煤炭工业陷入了断奶绝粮的困境,再加之全国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小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和煤炭下游企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宁夏煤炭企业和全国煤炭企业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煤价一跌再跌,运费涨了又涨,货款欠了再欠,宁夏煤炭企业被拖欠的煤款竟高达18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当时全年的销售收入。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宁夏煤炭人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开始探索新的生存机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宁夏煤炭企业所遇到的困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矿区进行调研,与企业共商摆脱困境的有效措施。 依靠煤业求生存,跨出煤业求发展。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太西工业小区,汇聚了多家三产企业,在企业困难时期,贺兰山铁合金厂、宁吉碳素厂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成为当时企业脱困的一支生力军。 在那段搏击市场的艰难岁月,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振奋精神,转机建制,勇拓市场。他们开拓了山西大同矿区市场,承建了大同云岗煤矿当时号称“亚洲之最”的储煤仓。 1998年建成投产的甘肃华亭煤业集团的大型洗煤厂已成为宁煤基建公司抢占市场的标志性建筑。几经征战,宁煤基建公司如今已经占领了神东、黄陵、华亭等5大煤田和矿区的建筑市场,成为宁夏煤炭建设大军的佼佼者。 “同舟共济”,这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1995年为困境中的宁夏煤炭工业的亲笔题词,它激励着宁夏煤业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进入21世纪,原亘元、太西、灵州、宁煤集团分别挂牌成立,宁夏煤业的人事、分配等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大变革,社会职能移交政府,企业轻装上阵,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7对矿井享受了国家政策性破产,多经三产企业主辅分离。在全国煤炭企业萎缩下滑中,宁夏煤炭工业依然坚强的挺立着,走出了“夕阳工业”的阴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九五”的开局之年,宁夏煤炭工业实现总体扭亏为盈,石嘴山、石炭井、灵武三个矿务局同步甩掉1983年以来亏损的帽子,结束了连续亏损13年的历史,1997年实现盈利2224万元。 如果说思想解放让宁夏煤炭工业完成了生产型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那么改革开放则使宁夏煤炭工业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这两次的转变并非易事,因为每一次的转变犹如跨越一次心灵与现实的阵痛,这些阵痛没有压垮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宁夏煤炭人,他们就如飞翔在蓝天上的苍鹰,即使目标再高远,那么他们也会张开翅膀继续翱翔。 这就是宁夏煤炭人,一群最具创造力的开拓者,他们用生命和汗水弹奏出了宁夏煤炭工业壮丽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