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创业 |
|||
——纪念建国60周年刊宁夏煤炭工业发展(上)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8 9:13:30通讯特写 | ||
遥望占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版图,就像一只昂首起飞的雄鹰,俯视祖国的西北边陲。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只雄鹰却困居在大漠戈壁上,难以展翅高飞。 贫瘠与荒凉成了宁夏的代称。以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十几年后,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国的行政区划中有个宁夏。 1955年10月,一份勘察报告送到国务院,上面的一行字格外醒目:宁夏石嘴山和灵武地段发现大煤田。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在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工业发展日夜操劳的中南海领导人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宁夏。 1956年1月,一辆中型吉普车迎着凛冽的寒风从古都长安沿丝绸古道驰来,如一叶扁舟,停泊在遍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贺兰山下茫茫戈壁中。车上坐着4个人——孙昶、孙百文、孟以猛、吴宗明,他们就是石嘴山煤矿筹建处最初的班底。 自此,由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基地建设拉开了序幕。 没有房子,他们自己打土坯、盖房子、筑窑洞;吃不上井水,他们就每天从渡口拉运黄河水供职工、家属饮用;洗不上热水澡自己制作土锅炉,盖起了石嘴山矿区第一座浴池;没有交通工具,到野外工作时,近处徒步,远处骑毛驴、骆驼…… 1956年6月,矿井建设已全面铺开,矿井所需的大型设备都已陆续到达兰州。包兰铁路还没有正式通车,于是,他们大胆地选择了黄河筏运的方案。可是,就在他们闯难关过险滩漂进目的地时,皮筏突然间撞到上了冰棱发生倾斜,一台进口电机掉进了黄河。八级起重工王清往肚子里灌下半瓶烧酒,一个猛子扎下去,冒着严寒在冰棱之下拼搏10多分钟将钢丝绳拴在设备上。等王清浮出水面,已变成了冰棍,用被子捂了3个多小时才缓过气来。 石嘴山一号井和四号井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建设者们在机械设备不足的条件下,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创造了两座斜井合计提前一年,实现简易投产的惊人速度。 1958年,正值国家3年困难时期,包兰铁路也于8月份顺利通车。就是这一年上万名“太阳神”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石炭井地区,用他们擎天掘地的大手掀开了宁夏煤炭工业史上又一篇章。 纵然,这里的自然、生产、生活诸条件较之石嘴山更严酷、更艰苦,不仅无电无路,而且缺水;纵然,这里荒山野岭,杳无人烟,寸草不生,冬寒夏暑,异常酷烈,各至摄氏零下零上30多度;纵然,时值灾荒之年,吃粮紧张;纵然,机器设备最初一无所有,然而,贺兰山的遒劲山风,吹不熄太阳神们胸中燃烧起的开山打井的热情之火,大磴沟的空谷,回响着他们纷至沓来的足音。 建设者们住在白天与夜一样黑的地窖里、土坯窑洞里和简易工棚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困苦,终于在几年时间内,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力量,建成了3个大煤矿5对矿井。于是,在宁夏地图贺兰山脉的空白中,平添了一个正式的县级行政单位,一座6万多人口的新兴煤城——石炭井区也由此诞生。 1985年, 灵武矿区被定为国家“六五”期间重点前期准备项目。盛夏的灵武矿区,战旗在灼灼的阳光下猎猎飘扬,一批宁夏煤炭战线的骄子集合在这里。 他们在茫茫沙漠上临时盖起14间平房作为办公室和卧室。遇到大风天气,漫天的扬沙便是饭碗里的“味精”,咯吱咯吱就着饭菜一起咽到肚子里。有时夜晚刮起大风,第二天被子上、人的脸上头发里都被埋上一层厚厚的黄沙。 艰苦的条件没有让刚来到这里的人们退缩,但是当时所面临的生产建设形势却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石沟驿、磁窑堡矿区内两个旧有煤矿一个矿储量只能采5年,另一个最多采7年,都即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局面。新矿区筹建工作还没铺开,老矿井却面临委缩关闭的窘境。 废弃矿井的报告已经打好,可好端端的煤矿难道真要走向终极?地面的生产设施,多年营造的生活区全都将付之东流?原灵武矿务局的领导们实在不甘心,他们反复查看有关的地质资料,终于发现石沟驿储煤层为6层,目前只开采到二层。煤炭厅再次进行勘探,可行性报告出来了:石沟驿在现采的煤层下还存在1.2亿吨的储量,可续采二三十年。石沟驿矿地质补充勘探决定终于形成,延长寿命,新建一个斜井,扩大生产力。 对于磁窑堡矿,灵武矿务局决定进行技术改造。调查研究后,准备再新建一个井筒,把矿井资源向南延伸,把年产15万吨的能力扩大到年产45万吨。 石沟驿矿井、磁窑堡矿井终于存活下来了,灵武矿务局的领导们又把目光投到了新矿区的筹建工作上。他们暗下决心:在大坝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之时,灵武矿区新矿井将源源不断地确保煤炭供应。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在“七五”期间,灵武矿区新井建设仍然只是进程到“做好前期准备”,矿井开发建设的步伐显然滞后了,当时国家投资建设一个大矿要经过层层审批,熬到立项后可行性论证还要再等两三年。 这样一算,1990年大坝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时,灵武矿区将无煤供应。守着煤海,却出了不煤。灵武矿务局领导心急如焚。不能等米下锅,卜昭福、惠福基、于令周经过彻夜的思索、探讨,最终想到一次设计、分期建设;小井起步、大井集中的建设方案。 分步建设,国家一次性投资少,地面建设减少重复,一切服从大井需要。一个务实而又具有创见性的建设方案产生了。 战果在顽强的奋争中迅速扩大,灵武矿灵新一号井、二号井先后被列入全国统配小井计划,建井拨款额下达。 喜讯伴着矿井开发的前进脚步一个接着一个:磁窑堡扩建井出煤了,产量是原来的3倍!灵新二号井也出煤了……当大坝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时,灵武矿区的乌金源源不断地贡献出了能量。 纵有豪情多壮志,艰难创业铸丰碑。滔滔黄河清楚,是谁让宁夏煤炭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巍巍贺兰作证,是谁在国家困难时期掘出乌金远销十几个国家挣得外汇?宁东大漠知道,是谁为宁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