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历所以感动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4 15:24:50散文荟萃 | ||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中国60年华诞。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的血脉涌动着忠诚的信念,深深祝福我的祖国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我出生在60年代,深刻感受着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 我在蒲白矿区工作30年,亲身经历了蒲白矿区的巨大变化而更加热爱我的祖国。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入铜川基建公司技工学校。那一年,和我一同被录取的樊姓同学,听说是煤矿学校,竟然放弃了。那个年代,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艰苦、从业危险程度高、职工待遇差等一系列问题,我在农村插队,不愿失去工作的机会,只好选择煤矿。
80年代初,我毕业参加工作,来到蒲白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办公所在地--南桥煤矿下广场。说真的,当时我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反而是满怀惆怅。记忆最深的是一栋很破旧的两层窑洞办公楼,后面是煤场子,道路坑坑洼洼,“呼”的一辆煤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满身、满脸、满脚都是煤。我所在的工程科负责建井的一切工程技术工作,包括井下测量、制图、预算、统计等等,工作比较复杂,但当时最快捷的办公设备就是几个算盘。尽管工程科每天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计算任务,我们还要不时到井下掘进工作面勘察。那时井下条件非常差,我记忆中在南井头矿下井时从一个工作面到另外一个工作面时,只能一个人手脚并用爬过去,根本无法站立行动,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下,我常常被井下工人和身边老同志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督促着我和男同志一样下井,从来不搞特殊化。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蒲白人逐步培育和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蒲白精神。特别是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被文革耽误过的,更是把艰苦的工作经历当成对自己人生的历练,为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有的参加自考,有的参加电大,刻苦学习,在没有围墙的大学,相继圆了大学梦,成为矿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90年代末,煤炭行业不景气,蒲白矿务局的生产经营也走入了低谷,但蒲白矿务局的职工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对矿区不离不弃,坚守岗位。进入2003年,局领导班子把握机遇,通过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创建学习型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给蒲白矿务局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我作为见证人充分体验了矿区惊心动魄的蜕变,享受着翻天覆地变化带来的成果。那个杂乱无章、破烂不堪、脏、乱、差的矿区变得整齐有序、干净卫生;那跳来跳去上班的道路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多姿多彩的文化广场成为职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上下班接送职工的豪华大客车一辆接一辆;一栋栋沉陷区治理住宅楼拔地而起,“安馨”、“安居”小区为矿工营造了快乐温馨的家;办公楼、区队楼,到处装修一新,办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连基层区队都配上了电脑;矿区采掘工作面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井下工作区域干净整洁、轨道铺设平整、电缆线如五线谱般整齐规范悬挂、各种标志牌、责任牌、制度牌、警示牌恰如其分地悬挂在合适的位置,舒心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干劲大增,原煤产量由2003年的188万吨增长到现在的558万吨,煤炭销量187万吨增长到现在的600万吨,职工工资由人均9千元增长到3万多。企业良好的效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优美的居住环境,让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娇子也立志扎根煤海,为矿山的腾飞注入新鲜活力。
“半世纪辛劳耕耘年年收获,五十载创业精神代代传承”是几代蒲白人50年奋斗的写照。30年来,蒲白矿区将我这个黄毛丫头锻造成一名职业女性,我深切感受着蒲白从外部环境到企业精神,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施,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不断更新、发展,感受着她内在精神的充实丰富。今天,在新中国60年华诞之际,看着这美好的一切,矿区崭新的面貌,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规划,使我对蒲白矿区的明天更加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