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子: 峄城的年景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24 9:18:59散文荟萃 | ||
作者单位:山东丰源煤电
编者语:真是一幅热闹非凡的民间风俗图景,悠悠的传统年味让人心旷神怡。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节日,这时中国最传统、最集中的特色都得以呈现,所以也引得许多西方人也跟着国人一同庆贺。鲁南小地峄城的年景全是因为从小在那里长大的而永远不能忘怀,那里的风土人情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每到一处新的地方总要拿来作比较,几次三番较之,然总觉还是家乡的年景更让我神往。
峄城人过年的时候有个祭祀的习惯,无论是祖先的灵位还是一些民间神灵都有开祭的。于是街面上总少不了卖纸钱、纸元宝,还有一些香烛和灯台之类的东西。现在人们都习惯于到坟地去烧纸钱了,带上一瓶酒,点一挂鞭炮,告慰一下长眠的先辈们,又过新年了,保佑儿孙们都能健康、平安。这里的腊月二十四又称作“吉兆”,还叫过小年,其实准确的应该叫“祭灶”才对,因为这天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把旧的印有灶王爷的油纸揭下来换上新的,意思是灶王爷累了一年了,拿点好吃好喝的打点打点,上天复命,回头再迎回来。老人讲这灶王爷的油纸画从街面上买回家不能叫买,得叫请回来,意在尊重神灵。于是厨房的锅台前总免不了可以看到,油纸上的灶王爷挥舞着拳头保佑着我们。小时候不懂什么,就只觉得好玩,后来才知道那些都是人们对平静、安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赶年集好象最是让孩子们神往的事了。年集上的人多是都挤不动,而最让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却是在这些拥挤的人缝中来回穿梭。任凭“吆了,吆了!”的叫喊声怎么洪亮人们好象都无动于衷,喊的脸红脖子粗的,最后还不得不随着大家伙儿共同“进退”,两条腿撑得酸酸的,这个也许就是大人们老抱怨赶集累的缘故吧。年集上有平时见不到的好东西吃,孩子们能跟着大人在爱街边上喝上一碗丸子汤就是莫大的享受了。那些丸子都是些面疙瘩,里面夹杂点虾米啥的,盛碗里放点辣椒、香菜,用热水再这么一烫就成了,味道鲜的很,谗的我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年集中有很多玩杂耍、把戏的,多是用布帷子围成了个场子,须买票观看,听高音喇叭叫嚷着里面是如何的热闹,可单等你真的花上两块钱进到里面看时,往往都大失所望,扫兴而归。那里的表演甚至都不如街头那个耍猴的玩的漂亮,于是发誓再也不到这种地方凑热闹了。年集上卖老鼠药的可能是真个集市上最贫嘴的一个了,“老鼠药,药老鼠,大的小的全逮住,……”,云云,编的些合仄压韵的顺口溜,说的过往的客人不由会心一笑,也不忘驻足捎上一包回家备用。生意的语言艺术实在了得,相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从年集上回来,家里的厨房总是显的小了许多,青菜、萝卜自必不可少,平日里不常见的干果、杂碎也当一应具全。
峄城人过年习惯炸丸子,有地方也叫“炸果子”“锡果子”,总之都是一回事。起个炉灶,烧热了油,将事先用面拌好的馅子再手里揪成团下锅,炸到丸子表面黄灿灿即可。这里有个讲究,就是不能旁边的人乱说话,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乱说话,精力不集中,走神儿,把丸子给炸老了。也有人说是大人哄小孩的话,生怕孩子靠近,让滚烫的油给烫着。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吧,至今,这里的人们还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习惯。
大多数人家的春联,也叫对子,是年三十才张贴上的,当然也有生怕债主围门提前几天就贴上去的,因为,只要贴上对子的人家,你债主就得讲究点,不兴再登门要债了,因为人家都已经开始过新年了,总不能不让人家过个肃静年吧。可也有是成心要耍赖,想着多欠人家些日子的,这个事情很难讲清楚,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怎么回事。贴对子须将去年的陈旧对子底给刷干净了,说如果留了底的话,来年容易欠人家的帐,有无道理至今无从定论,不过将门庭清理的干净了许多到是见了新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一家老小各有各的忙活儿,一边要剁馅子、包饺子,泡凉菜、分果盘,一边还不忘顺便瞄上一眼央视精彩纷呈的春晚,总之,忙的不亦乐乎。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过年的饺子做的可比平时在街头上卖的那些好吃的多,自己家爱吃点啥就包点啥,和许多地方的习俗一样,峄城人过年的饺子里也喜欢包点花生、辣椒或硬币什么的,花生在这里又名“长果”,吃到包花生的预示着可以健健康康长寿,辣椒要红红火火,硬币是要发大财之意,图得就是这个彩头。但可别赶上饺子破皮,等一锅的饺子都吃完了,你包的东西才得以“重见天日”,可谁又能保证你这一年里不火上一把或发点小财什么的呢?除夕夜里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零点钟声响的那一会了,本来已经人困马乏的状态,忽听得外面一阵急促的鞭炮响声,着实让人们提振了精神,从那一刻起宣告正月新年正式的来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待到响声断断续续的结束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也进入了梦乡。
年初一的拜年是要起的很早的,这里的拜年方式是最传统的磕头行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地处齐鲁礼教盛行之邦有之也不足为奇了。作揖行礼,跪地叩首,很虔诚很庄重,也有几家孩子聚到一起,到哪家都是风风火火,煞是热闹,竟显家族人丁旺盛。拜年都是男孩子的活,女孩是不允许拜的,因为按这里的规矩,女人只有在丧礼中才行跪拜礼,在喜庆的大年初一你是绝看不到她们的身影的,初一的饭食清一色的饺子,菜也都是些现成的凉菜,据说这天是不能动刀的,更不能动锅炒菜。这天的头顿饭是没有外人参与的,也有到人家串门儿聊的起劲忘了已是吃饭时间的,可主人家就是不让你一同进餐,因为这里讲究的是你一个外人第一顿饭就来家里吃饭,会把家了的饭吃光的,当然还是知趣的人多,决然不会硬着嘴在人家赖着吃的。
过了初一,而后的几天大都是走亲戚串朋友的时间,其重头戏应属姑娘姑爷回娘家。过年喝酒应是必不可少的事了,长久不见的亲朋聚到一起,多用点自是常事,但那东西放瓶里看着挺稳当,一旦要放到肚子里就不怎么稳当了,更别赶上出酒,那滋味但凡是喝醉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心里火煎火燎的,在看地上那些,刚才还满口塞的好吃的东西都变了模样老实的躺在了地上,更有溅的床单裤脚比比皆是。可这些还没能影响到他明儿个再接再励,重蹈覆辙,还振振有辞曰:此乃身不由己。怪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实在令人神往,谁说只有陶潜才会有那样的闲情雅致。时光荏苒,不觉已走过三十个春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乡的人们始终用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来诠释着美好的日子。这便是我们共同经历的真实,也是我之所以还乐此不疲的缘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