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矿五大措施让质量“短板“变长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24 8:59:21通讯特写 | ||
本网讯 在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中,神宁乌兰矿紧紧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这一主题,强势宣传、强化培训、细化责任、盯紧现场、严抓煤质,全力打造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夯实了本质安全型矿井根基。
强势宣传、营造氛围。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通过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橱窗、标语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营造出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各基层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周三、周五学习日等学习时间,在员工中广泛宣传质量管理知识、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三再”活动,大力宣讲质量与企业的安全发展、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与员工家属的幸福联系,有效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质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
强化培训,注入标准“强化剂”。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全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教育。在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上采取矿集中培训和区队现场培训现结合,脱产培训办班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现结合;在总体安排上突出以管理人员、班组长、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矿上的实际和岗位要求,使培训人员真正受到教育,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同时,该矿还把基层培训工作纳入到质量标准化考核中,严格奖罚兑现。通过高质量、全员性、有重点的质量标准化教育培训,逐步提案高了广大员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和技术管理水平。
细化责任,夯实标准根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把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以及每一个岗位,并通过行政问责制的形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于重点工程实行挂牌督办管理,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严把规程措施的编写、审批、贯彻等关键环节,增强规程措施的标准符合性、现场适用性和作业指导性;各级管理人员带头学习和执行措施,工程技术人员和职能部门深入现场,全过程检查监督,促使措施切实落实在第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加大了工班长安全考核奖惩力度,健全完善了工班长带班下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工班长在现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工班长的职能作用,带动职工遵章作业、规范操作,切实提升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严格干部下井带班和下井次数的规定和“班中三汇报”制度,矿纪委、调度室、安检科定期进行检查通报,确保领导干部与工人同下同上;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生产事故的责任者,警示安全生产中存在侥幸心理、粗心大意的不放心人,养成“工作讲程序,操作按标准”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全员质量标准化作业意识,夯实了安全生产根基。
盯紧现场,确保达标。始终把质量标准化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常抓不懈,对井下巷道面平整,硐室整洁美观程度,轨道、电缆、管线平直敷设,生产材料线形整齐摆放,安全设施标志的彩漆喷刷等,逐点逐线逐环节,作出明确的量化规定。要求每台设备、每趟管线、每个岗位、每处物料存放、每个地点文明生产都要做到岗位责任落实,事事管理到位,采煤工作面要做到“溜子直、架子平、浮煤净”;掘进工作面侧重点在机动紧固锚杆的内在质量,每月不定期对锚杆、锚索拉力,预紧力测试等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查,实现矿井文明生产,确保动态达标。
狠抓煤质,多措并举。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入手,抓源头、保煤质,完善了《煤质管理考核奖惩办法》、《煤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的职责范围,细化分解原煤灰分、水分、含矸率等指标,将煤质管理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实行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督考核制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使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管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的采面,实施专人盯现场,在放煤过程中坚决做到见矸关门,杜绝和减少顶板矸石放出;对半煤掘进巷道,严格分装分运,避免矸石混入;对溜子、皮带、煤仓等重点岗位做出严格要求,发现矸石及时清理,严禁矸煤混运,确保商品煤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