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

煤炭资讯网 2009-9-11 22:07:42论文、言论

作者单位:重庆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集团天府矿业公司三汇三矿


摘要:当前,国有煤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致力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那么,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就是国有煤矿变被动为主动的一道良方。只有全员化地打造出“本质安全型”员工,才能良好地推动国有煤矿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

  煤矿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被放置在煤矿建设发展的首位。“安全第一”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均必须遵守的法则,鲜明地表现出了“安全”的客观重要性。当前,煤矿积极倡导和追求“本质安全”。其提法较“安全”更透彻和深刻。

  所谓“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对煤矿建设而言,“本质安全”主要就是从根本上、源头上、过程中掌控和保持安全。

  员工是影响煤矿安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员工素质好坏、技能高低、性格差异、情绪起伏等,都直接影响着安全。因此,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这对煤矿,尤其是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煤矿员工素质构成

  就国有煤矿现状而言,生产条件差,底子薄,负担重,生产工艺落后,与之相伴的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素质偏低,从而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以天府公司为例,天府目前在岗人数8913人左右,其中井下职工约占51%。随着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进入煤矿,从事采掘和井下其他工作。据调查,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年龄结构层次普遍偏大,30岁以下的占35%左右,31岁以上的占65%左右。除大中专毕业生以外,其他井下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的比例最大,占60%左右;高中文化占30%左右;小学文化占10%左右。根据其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体现出素质差异十分明显,呈现出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培训负担重、培训效果差、技术技能掌握不牢靠、喜欢“凭经验、吃老本”地干工作等现象。这很难适应当前天府负重前行,技改扩能,推进机械化,实现安全高效发展,再创辉煌的需要。

二、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的途径及方法

  针对国有煤矿员工素质构成现状,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有着相当的难度。但是,当前,他们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力。如何培养,实现他们向“本质安全型”员工转化?是企业必须进行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新形式,抓员工素质建设

  素质有不同分类,可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类。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八种。诚然,员工素质具有同样的属性。对企业而言,八种素质的具备是考察员工是否具有“本质安全型”特征的基本条件。如何使员工具备?从根本上讲,离不开教育与培训。

  当前,国有煤矿在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力度上有增无减,并变着花样地抓员工教育培训。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讲,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一在于员工自身“抵制”;二在于教育培训渗透力欠缺。那么,要搞好员工教育培训,就必须处理好这两点。

  首先是消除员工自身问题。即从员工招聘录用上把好关,招用有一定文化知识、年纪青、品行端、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的员工。对现有员工,企业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补救,以调查方式,发现员工欠缺那点补那点,比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应结合实际调整岗位,便于他最终能从各方面胜任本职工作。而对于身体较弱、文化相对较高、年青肯钻的,也应调至相应岗位,便于劳力资源有效利用。对于有恶习,而经常影响工作的,要攻心式地教育引导,严而不死,必要时当断则断。

  其次是解决培训渗透力欠缺问题。为什么企业培训力度大却效果不理想?这说明员工对此种培训缺乏兴趣。那么,要使员工对培训感兴趣,则需改进方式。据调查,老员工普遍对教条式的培训比较反感,担心自己记性差,理解力弱,不上路,导致培训作用不大;而新员工在日久生厌的情绪影响下,同样会使培训不达目的。对此,企业培训应有所“变”。变在组织上,要因人分类组织培训;变在方式上,要根据类别不同而采取不同培训方式;变在场所上,要从室内走向室外,要从会场上走到现场上;变在内涵上,要使员工从厌倦到感动,从情绪化走向理性化;变在效果上,使员工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主观走向客观。

  (二)强化文化渗透,抓员工安全理念、习惯之养成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即错综交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化”就是改变。概括一下就是,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而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最高要求。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努力。

  那么,如何将“本质安全型”的先进文化化于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对于国有煤矿来说,是个长久的课题,也是必须实践和解决的课题。

  当前,国有煤矿盛行安全文化,将一些静态文化和视听文化灌入员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这对推动员工形成安全理念,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以文化之”这个角度讲,文化动态化更为重要,方能发挥更大效能。显然,国有煤矿的安全文化应“动态化”。要把员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和主体,用他们当主角,帮他们成亮点,以他们为载体,活化安全文化,在员工中潜移默化。这里的中心和主体必须是员工全体,虽有侧重,但不能片面。要让员工在安全文化的影音画中找到他们的身影,找到他们心中的标杆,找到他们前进的动力。从企业的角度讲,应花更多心思在员工本身上,主动找方式、搭平台、做动员、费心思、花时间,让员工的形象、思想与行为参与安全文化,天长日久,根深蒂固,才真正发挥文化渗透的作用,从而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彻底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三)强化安全外部环境建设,促成本质安全内外要素的有机结合

  要达到本质安全,需有内外两个要素。即一是员工个人安全要素;二是作业环境安全要素。因此,要成就“本质安全型”员工,就必须实现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前面已经论述了员工个人安全要素,而员工作业环境安全要素,也是国有煤矿致力建设的重点。人离不开环境,“本质安全型”员工离不开“本质安全型”作业环境。故国有煤矿应该着力建设矿井质量标准化,运用科技,运用人才,运用先进装备,科学管理,推进机械化,治好瓦斯,搞好接替,打造出“本质安全型”员工作业环境,最终成就“本质安全型”员工。
总而言之,“本质安全型”员工是企业全员建设追求的更高标准,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当务之急,国有煤矿应全力做好“本质安全型”员工建设工作。

关键词:国有煤矿 本质安全 员工 发展


本网通讯员:蒋勇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