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点石成金之道 |
|||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发展纪实 |
|||
煤炭资讯网 | 2009-9-1 21:44:36通讯特写 | ||
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披荆斩棘,辟鸿蒙,开草昧......草创文明,绵延五千年。
圣地明珠黄陵矸电进取不辍,点矸石,铸和谐......光耀神州,山河万古青。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总装机容量为130MW,在建的西峪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2×300MW,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煤矸石发电项目。已投产的黄陵煤矸石发电项目是黄陵矿业集团公司首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是目前陕西省最大的煤矸石发电企业,项目总投资6.32亿元,装机容量为130MW, 2006年并网发电。多年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不断推进绿色矸电、和谐矸电建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建设之路
2003年,具有敏锐战略眼光的黄陵矿业集团决策者们,审时度势,长远谋划,把煤矸石电厂的开发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项目,努力探索符合矿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煤炭企业办电厂虽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当时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主的黄陵矿区来讲却是全新的课题,对项目实施者来说,无疑更是面临着智慧与胆量的双重考验。几年来,在一无技术二缺经验的情况下,黄陵矿业矸发电人以敢为人先、迎难而上,以干克难、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不仅完成了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电力产业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也实现了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壮大经济规模的战略目标,奏出了一曲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之歌。
2003年7月,黄陵煤矸石电厂一期工程开工,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黄陵矿业矸发电人不等不靠,走用户、跑厂家,促设计,忘我工作,仅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全面施工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矸电人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吃住在现场,与施工、监理单位不断完善施工组织方案,积极创新施工管理方法,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
2004年底,黄陵店头地区天寒地冻,气温骤降至零下20多度。电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由于原设计和实际设备出入较大,为了确保安装质量,时任筹备处处长的李宁,带领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钻锅炉、爬烟道,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车间,困了裹着军大衣在连椅上打个盹,饿了啃几口榨菜夹干馍,在设备安装的最后几天,他们几乎连续几个晚上不合眼,顺利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与此同时,煤矸石电厂超前谋划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电厂的运营管理准备条件,提前打造自己的生产运行队伍。2004年初,他们从矿区范围内选调了近百名青工,送往电力专业院校和电力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一期机组投产后,为了加强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该公司又从省内、外专业电厂,招聘了数十名技术骨干,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建立起了自己的运行和管理团队;同时,他们还聘请了专业发电厂家的技术专家来厂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既保证了机组的正常启动和平稳运行,又极大的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4年11月,黄陵煤矸石电厂第一台锅炉一次性点火成功,实现了向矿区生产、生活系统集中供热。2005年4月3日,一期工程2×15MW机组一次性成功并网发电,黄陵矿业矸发电人迈出了循环经济产业征程的第一步。
为了壮大循环经济规模,做大做强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产业,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7月,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为2×50MW的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中,黄陵矿业矸发电人总结一期建设经验,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大胆借鉴大机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业承包,单元施工,推行安全、质量、工期、投资四大控制,强化工序衔接,做到人、机、物的有机结合;根据总体施工进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季、月、旬、日施工计划,并适时地组织开展施工劳动竞赛;全力推行目标任务考核制,创建文明工地,打造优质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多次刷新。经过18个月的努力, 2007年12月下旬,二期工程两台机组一次性并网发电成功,顺利实现了“双机双投”目标,创造了同类电厂建设的较高水平。为了继续壮大矸电产业规模,利用刚投产的二号煤矿的矸石、煤泥和中煤,去年12月份,黄陵矿业矸发电人又瞄准了中国最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开始了三期2×300MW煤矸石电厂的建设。
点石成金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煤田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9.58亿吨,可采储量13.75亿吨。一、二号煤矿两对矿井生产洗选能力近期为1200万吨,远期为1600万吨,年产生矸石、煤泥、中煤近400万吨,井下疏干水日排放近3000吨,按传统的排放形式,每年仅排放、倒运费用就超过3000万元;煤矸石热电厂建成投产后,一期每年消耗利用煤矸石、煤泥和中煤30万吨,发电2亿度,二期每年消耗煤矸石等煤炭副产品约60万吨,发电8亿度,两期年产值2亿多元。同时,矸石电厂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000吨的废水处理车间,专门处理井下疏干水供发电用水;电厂工业废水进行再回收处理、循环,实现了全部回收循环利用,每天可节水4000余吨,年节约排放费和水费400多万元。电厂发电生产的热蒸汽除发电用热外,还解决了整个矿区的集中供热问题,淘汰了以前分散供热、供暖的15台燃煤锅炉,每年节约标煤2.5万吨,节约费用近1000万元。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燃烧煤矸石、中煤和煤泥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炉渣约50万吨,去年,在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的组织下,黄陵矿业矸电公司和陕西龙源建安公司通过广泛的调研和科学论证,毗邻矸电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万块的粉煤灰免烧砖厂,从投产以来,市场供不应求,年产值可望突破3000万元。目前,第二个年产5000万块粉煤灰免烧砖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年内把粉煤灰砖厂生产能力提升到1亿块,粉煤灰、炉渣的利用能力提升到50万吨。
今年2月份,近期规划年产700万吨、远期规划1000万吨的黄陵二号煤矿通过了正式投产验收,进入到了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的生产矿井序列,按照产能和煤层地质情况分析,该矿每年700——1000万吨产量将产生煤矸石、中煤和煤泥约260万吨,按照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三期2×300MW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投产发电。届时,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装机容量将达到730MW,年发电量超过50亿度。同时,已经着手规划与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2×300MW煤矸石电厂项目配套的粉煤灰水泥厂,全面形成“废物→产品→废物→产品”的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进一步把粉煤灰制砖产能提升到2亿块,水泥产能达到100万吨,形成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建材板块。
管理创新立道
在谈及企业未来发展时,黄陵煤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总经理李宁总是这样说,“要建设一流发电企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必须突出安全、人才、设备、创新四大重点,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安全管理上台阶 电厂属高危行业,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矸电公司职工平均年龄为30.5岁,虽然充满朝气,但缺乏工作经验,加上一、二期项目设计的装机容量不同,运行参数和标准差异较大,两期机组同时运行,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难度。针对这一实际,煤矸石电厂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安全创新为突破口,强化全员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突出“两个落实”,把安全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做到生产与安全同计划、同布置、同监督、同落实、同检查;与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电厂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体系,推行了发电作业标准化考核奖罚机制,严格执行了“两票三制”和“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安全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实施了“两查三严四到位”的现场动态监督、考核机制,夯实安全了基础,保证了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截止到目前,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已经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1200天的好成绩。
精细管理上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2008年,按照“准、细、严、精”要求,全面推行了人本精细化管理。在标准和流程上,去年以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对还该企业每一事、每一人、每一处、每一时和每一物的制度、标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优化了一大批不准确、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标准和制度,淘汰了一大批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文件和章程,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流程全面、准确、科学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准、细”,形成了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的精细管理系统、干部走动式管理系统、岗位作业管理系统和考核激励系统以及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技术应用系统;在流程和标准控制上,矸电公司在全面加强宣传学习把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双述”活动和“全能值班员”评聘活动,全面实行了干部无缺陷、无漏洞的闭环走动式管理,严格控制标准和流程执行的偏差,严格纠处和考核执行偏差责任人,体现了一个“严”字;在标准和流程的提升上,矸电公司始终坚持不断完善、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基层单位,进一步提升标准,力求管理的“精”。该公司通过一年来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职工业务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近期,《人民日报》一篇《白天走干讲 晚上读写想》的文章,引起了矸电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结合当前企业实际,该公司开展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活动,督促管理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白天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问题,晚上抽出时间读书、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探索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党员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从而不断地提升管理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煤矸石发电公司的整体素质。
人才管理强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煤矸石发电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他们先后从大中专院校招聘相关专业学生近140名,把大中专毕业生比例提高到了70%,优化了企业人才结构。为了给各类人才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投入巨资建成了现代化多媒体电教室,不间断地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现场办班,进行管理人员培训,三年来,累计培训干部职工700余人次,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才考核方面,煤矸石发电公司坚持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综合考核为补充的激励考核机制,形成了一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考评体系。在人才使用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在各级管理人员选拔上,重水平不重文凭、重实力不重学历资历,实行德勤能绩综合考评。近年来,该公司选任的管理干部全部都是从一线班组长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形成了良性的人才培养舆论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化创新铸魂
一流企业做文化、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资本,三流企业做项目、产品。 “唯有文化才能成就企业百年基业”。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人深谙个中道理,多年来,他们坚持按照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统一”要求和战略规划目标,着力提炼和总结矸石发电公司的特色企业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治企。煤矸石发电公司是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第一个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是我省最大的煤矸石发电企业,一直以来,黄陵矿业矸发电人高擎“节约环保”大旗,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绘制了“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打造富美和谐矸电”的企业愿景,形成了“质量标准化、投入减量化、效益最大化”的质量文化、“成本手中过,效益薪(心)中留”的经营文化、“清洁矸电、绿色矸电”的环境文化,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执行力建设要求,形成了“令必行,行必果”的企业执行文化,围绕打造企业人才高地,形成了“人人是才、人人成才、人人爱才”的人才文化,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准、细、严、精”的管理文化,全面形成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标准体系。在文化的宣贯过程中,发电公司初步形成了《矸电之窗》、《矸电之魂》、《矸电之路》、《矸电之道》、《矸电之星》、《矸电之花》系列企业文化成果,建设了企业文化长廊、安全文化长廊,在厂区布置了20个宣传灯箱和21块大型宣传牌板,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氛围。在和谐文化建设上,该公司大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建起了职工食堂,免费为职工提供班中餐;修建了职工洗衣房,免费为职工提供衣物洗烫服务;开设了职工澡堂,24小时免费为职工服务;开工建设了职工之家、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和图书室等文体休闲场地,丰富职工生活,有力的凝聚了职工,凝聚了团队。
几年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在党政班子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从2006年以来,已累计发电9亿多度,完成销售收入近2.5亿元,同时,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系统集中供热,实现了环保、效益双丰收。2008年,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公司总经理李宁同志还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工作先进个人,公司班子被黄陵矿业集团评为“四好班子”。
捧出一江春水秀,任与汪洋竞风流。黄陵矿业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高举合作创新的发展大旗,以点亮生活、温暖神州为己任,沿着黄陵矿区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劈波斩浪,必将越走越大,越走越优,越走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