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足迹耀煤海 |
|||
记湖南湘煤集团周源山采二队队长杨就成 |
|||
煤炭资讯网 | 2009-8-4 6:57:14人物展示 | ||
杨就成,湘煤集团周源山煤矿采二队队长,共产党员,一名精壮的汉子,自从扎根煤海,他以矿为家,以煤为业,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的基层区队管理干部,在其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今年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煤炭企业遭遇巨大困境,作为基层骨干生产连队主要干部的杨就成急矿上所急,想矿上所想,以开拓的勇气,创新的理念,务实的谋略,围绕湘煤集团公司“拧毛巾,降成本,增绩效,谋发展,深化精细化管理”这一中心,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带领班子成员及全队员工,咬住煤炭生产龙头,狠抓安全质量工作,切实强化连队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半年以来全连队原煤产量,原煤成本,利润指标及安全生产经济指标均创新高,为矿业公司抵御金融风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时俱进 率先垂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就成就是采二队的那个火车头,他开始是采二队的支部书记,后改任采二队队长,他工作务实,管理到位,每天都会跟一个班到井下,三个班至少有两个班在班前会布置工作,特别是他改任队长后,在新的支部书记因伤长期未到位的情况下,他一肩扛两职,一天三班都扑在工作中。他常常深入到采煤工作面当头,爬旧巷,穿老塘,认真了解工作面情况,哪个地点是簿弱环节,哪个地方是工作的着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他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既给员工们压力,又给员工们希望,但生产的安全与质量他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今年五月,连队23-450采区地质条件相当恶劣,顶板压力大,煤层高,支护工作量大,运道冗长,到月中旬眼看不能完成五月八千吨的原煤生产任务,他审时度势,果断停了另一工作面——“大坡度”的生产,集中优势兵力采“平坡”,到月底胜利完成了五月八千吨生产任务,而且还超额五百余吨,这为周源山矿业公司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夜,队办公室灯火通明,杨就成绞尽脑汁,殚精竭力,在计划连队工作……
假节日,井下工作面,常常可看到杨就成单薄的身影,他在现场指挥抓安全、抓生产,时不时还帮上一把手。
在班前会,杨就成又和队干、员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生产环节中的各种问题。
突出重点 科学管理
杨就成作为一名基层主要干部,他知道,生产连队是矿组织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产连队管理的好坏决定着矿业公司的兴衰。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他根据本连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科学管理措施,付诸实施于生产实践中。
1、管理精细化,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七月份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及完成生产任务,采煤班他安排两名值班队长同时下
井监督生产,并要求值班队长不只是指挥还要根据需要与员工们一起干。管理科学化,量化到人,咬住班产、日产、月产不放松,努力提高单产单进。结合周源山矿业公司“岗位立新功”的专题活动,制定各种奖惩措施,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开展小指标劳动竞赛,让大家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连队工作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前进。
2、突出重点,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的重头戏,是“天”字号工程。作为连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杨就成,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狠抓现场管理和措施及责任制的落实,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是防重大事故,按章办事,他坚持宁可影响生产、宁可停产、宁可接替不上、宁可完不成任务,也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施工作业;二是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抓措施落实和现场管理;三是实施重奖重罚制度。通过抓大管小,把紧安全这根弦,2009年上半年,采二队生产任务与安全质量做到了双达标。
3、队务公开,明明白白管理。队务公开是区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队干和职工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杨队长把队务公开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他要求值班队长每班必通报前一天的工作报表,公布栏上以表格形式半月一次详细公布出勤、工资、奖惩情况,真正给员工们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以人为本 情暖人心
杨队长搞安全与生产是行家,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思想工作也是好手。队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教育活动,他从不含糊,该说话时说话,该出人时出人,该拿钱时拿钱,该参与时参与。他时常告诫自己和班子其他成员:员工是我们的兄弟,生活、工作上要关爱员工,充分挖掘员工潜能,群出群策,同甘共甘,连队的工作才能搞得好。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为解决困难员工的生活困难,他多次带头捐钱。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首明代将领于谦所作的《咏煤炭》一诗,道出了煤的无私奉献精神,其实这也就是杨就成的人生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