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乌金地的党支书

煤炭资讯网 2009-8-31 20:24:46人物展示
  从地心捧出闪烁乌金,与奥运金牌一样厚重
  从内心捧出奉献火种,它养育温暖一方水土

  郑常德同志用一颗赤诚的心,温暖了川煤芙蓉集团社管委白皎社区熊家沟的职工家属。

  郑常德同志是1938年出生,1967年中专毕业,1971年因招工来芙蓉矿务局白皎煤矿从事井下定额管理工作。工作中,他一贯追求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记得有一次,一个掘进队的队长因安全问题受到经济处罚,这位队长把处罚金以多工作日的名目,作在了另一个工人工资册上,此事被郑常德查出,无论谁来说情都不行,最后该队长受到了批评教育。郑常德就是这样执着,用27年的认真工作,给全矿职工家属留下好口碑。

  1998年郑常德退休,立即就被白皎熊家沟职工家属推荐为白皎社区熊家沟党支部书记。

  熊家沟家属区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夹皮沟内,居住有300余户职工家属,共1000多人,家属区没有一个活动场所,天气好时,三俩个人就聚在原建设方用来堆放材料的临时棚里下棋打牌,临时棚常年没有维修,十分不安全。郑常德上任后,首先想到的是,给1000名职工家属一个活动场所。他向当时分管的白皎矿五、六个部门打了10多次报告,跑了三年多,最终在白皎矿工会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约200平方米的活动室。有了活动室却没有活动用具,再向矿上申请?2001年的白皎矿,经营十分艰难,连职工工资都保证不了,郑常德实在开不了口,就与支委商量,靠自己集资,先解决了活动室的活动用具,可没过多久,活动室的活动用具又需要更新添置,郑常德想,又集资?群众能接受吗?一个利用活动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想法产生了。

  活动室实行有偿服务的建议,顷刻间在山谷中引起轰动。一个退休老工人若有所失地说:“一度热闹地职工食堂没了,免费洗澡堂没了,文体活动也少了, 活动室也要收费了……。”一位家属说得很难听:“当官的变着花样想弄点钱……。”最后, 郑常德只好把活动室一分为二,一半活动室实行收费,0.5元/人一杯茶, 一半活动室不收费,只供应白开水,意见人默认了。活动室艰难的运作了一年,郑常德把好不容易收来的费用首先给活动室添置一台25英寸电视机,从此,活动室有偿服务的做法终于被大家接受了,家属区内每一个职工家属都细心呵护这个来之不易的活动室,如今已经是有5台机麻,吊扇,VCD等活动用具的活动室了。

  活动室给支部带来点经费,郑常德和支委一班人没有想过自己的辛苦报酬,而首先想的如何给大家办好事。
煤矿职工的住房一直是老问题,能住进小区已经不错了。熊家沟家属区是1995年开始修建,但是家属区内的道路一直没有修,坑坑洼洼的,雨天一脚泥,晴天一头土,还有许多地方是高坎坎,小孩从高坎处摔伤事情时有发生,十分不安全。

  “一定要把路修好”郑常德打定主意。

  修路谈何容易,这是一笔不小的数,郑常德又开始着么,矿上哪里有废弃的石头,哪里有废弃的砖块,盘算着哪个单位能赞助点,矸石山有废弃树苗,就这样东跑西问,又发动党员群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东拼西凑筹到资金2000多元,购买了水泥、石粉,带领几十名党员群众,自己动手修了一条约100米砼公路,砌了约20米长的三个堡坎,砌梯步20米,在半山腰砌两个休息亭约50平方米,在活动室前平了一个约70平方米的供大家煅炼身体的场地,砌8张石桌,几十张凳子,又在道路两旁和家属区内植树100余株。郑常德一个70岁的老人,一个也需要照顾的老人, 短短的几年里,带领支委为熊家沟家属区的居民作了这么多的好事,他在熊家沟所有职工家属心中刻下了永恒的丰碑。

  熊家沟的人称:支部是大家庭,支委是当家人,郑常德是他们的主心骨。而郑常德却说:“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一件事也办不了。”

  群众说他们有个好书记,可郑常德说:“我有一个好妻子,我欠她很多……。”

  他的妻子叫钟传芳,今年70岁,1985年农转非来矿区的,一直没有工作,也没办法出去工作,有俩儿俩女,其中大女儿,因高考落榜精神错乱后,一直没有下过楼,现已经45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药物控制。妻子为了郑常德,经常从本来拮据的家庭中拿出资金支持他的工作。她妻子这样对我们说:“没办法,他是书记吗,要带头,别人才
听他的……。”他们是一对十分和谐的夫妻和家庭。

  活动室建好了,路也修好了,绿树成荫了,可郑常德又在想另外一桩事,搞“坝坝宴”。

  熊家沟地理位置处在山沟沟里,离县城有7至8公里,四周没有一家餐馆,家属区内有红白事,每次都会受交通和经济两大困扰。而搞“坝坝宴”并不是新鲜事,它是川西民间一种吃法。不出家门,男女老少坐在一起,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吃饭,齐乐融融的。“当然是好事”,支委认定是个好主意, 他们还想到,通过“坝坝宴”,吃出氛围, 吃出和谐,可资金怎么办?厨师那里找?厨房做在那里?等等,一大堆的具体问题怎么解决。资金大家凑,厨师在属家区里选,把活动室的一角改造成厨房,方案一定,郑常德就带领大家自己打炉灶,购碗筷和用具,“坝坝宴”就这样建起来了,并且越做越大,就连离熊家沟几公里外的职工家属,也来找熊家沟支部办“坝坝宴”,熊家沟的“坝坝宴”发展到今天,可以承办30桌酒席。一位家属告诉我们:““坝坝宴”好,自己想吃啥就买啥,只需要交50-80元水电气费,即方便,又经济实惠,味道还好……。”得到了职工家属的好评和称赞。

  郑常德书记心中装着大家,装着对熊家沟每一户人家的爱。

  2008年5月一个叫杨文富的家属,哭着告诉他自己得了乳腺癌,又没有钱手术,郑常德听后非常着急。
杨文富是一个病亡家属,一家四口,儿子媳妇没有工作,儿子身体不好,孙子又在读书,全家靠低保收入,本身就困难的家庭,真是雪上加霜。郑常德一方面安慰她,一方面四处想办法,通过芙蓉集团社管委向珙县民政局申请解决了医疗救助,通过芙蓉集团工会向宜宾市国资委解决了特困补助,又在家属区发动大家捐款,让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前不久杨文富告诉我们:“郑常德书记帮我在附近农村花30元/年租金向农民租空闲地种菜卖,又租房养猪,现在我一家生活有了改善。”

  我们把郑常德比喻为一缕夕阳,他给熊家沟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把郑常德比喻为一颗小草,他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去铺垫熊家沟的绿洲;我们用最尊重眼光看这位已是71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用共产党人谱写着人生乐章。

  从1998年起,支委年年都被表彰,他个人年年都是先进,一大堆荣誉证和奖牌,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纵然世上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老人的感激之情;纵然世上有千金万银,也买不下老人这份赤诚的心;他用并不壮实的身躯为小区居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本网通讯员:张瑛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