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建家园 乘风破浪创辉煌 |
|||
——白芨沟煤矿成长历程43年 |
|||
煤炭资讯网 | 2009-8-30 13:47:22通讯特写 | ||
四十三年,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神宁集团白芨沟煤矿从1966年开工建设至今,几代白芨沟人艰苦创业,知难而进,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煤炭事业作出了奉献。43年的历程让白芨沟人懂得,改革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承包经营、行业整合等重大改革历程,经受住了煤炭企业诸多困难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对矿的内部管理运行模式,干部人事、用工、薪酬等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在改革的大潮中勇往直前而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的辉煌我们牢记过去 峥嵘岁月,岁月如歌。事业壮丽,壮丽诗篇。建矿初期,因当时受历史条件所限和“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思想影响,矿井各方面都欠帐很多。由于矿井远离城市,地形复杂,山峦重叠,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五月下雪,十月结冰,空气含氧量不足,交通不变,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年的建设者们住的是地窑、苇箔泥棚。老一辈建设者不畏腾格里沙漠的酷暑,不惧大西北严冬的风雪,硬是在这块秃山荒漠、人迹罕至、海拔1900米的贺兰山上扎下了根。特别是1972年矿井局部移交生产,是在全矿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尚未形成配套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尽快投产而采取了许多临时性措施,致使移交标准太低。老一辈革命者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努力发展科技生产,1986年上马一套高档采煤机,1987年和1989年又分别安装了两套国产综采机组。1990年综采首次突破年产百万吨大关,填补了西北地区综采单产百万吨的空白。2000年3月,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与北方交通大学合作攻关,使“特厚坚硬煤层综采放顶煤技术”一次试验获得成功,有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有重大突破,吨煤生产成本下降22.2元.经专家综合鉴定评审,一致认为该矿综放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白芨沟矿煤炭开采技术实现了从炮采到综采、从综采到综放的“三级飞跃”,为该矿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路。 困难中奋进我们敢于拼搏 展翅飞翔,乘风破浪。2003至2008年是白芨沟煤矿发挥了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从而加快了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步伐。这六年期间白芨沟煤矿经历了由太西集团到宁夏煤业集团,再到神华宁煤集团的强合组建,见证了历史性的巨大发展和变化。白芨沟煤矿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五型企业构建本质安全高产矿井为主线,以创建和谐文明矿区和矿井技术改造为重点,以推行战略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提高员工收入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南部发展北部挖潜重大战略部署,相继克服了矿井生产布局不尽合理、矿压显现突出、火区隐患大、生产条件差、安全压力大、技改任务重、接续工期紧、增收空间小等诸多困难,尤其经受住了“10.24”灾变考验。推行了矿井现代化建设步伐,成功实现了2521新工作面的安装生产,并成功利用防爆车进行井下人员和物料运输;淘汰了电机车原煤运输,由皮带运输代替。2003~2008年该矿累计生产原煤998.7354万吨;掘进进尺完成66474米;商品煤销量完成829.7365 万吨。全员效率完成3.28 吨/人。利润完成1814.96万元。 多年来,白芨沟煤矿坚持生产、生活两手抓,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08年,矿沉陷区搬迁工作得到完善(有951户从矿区采煤沉陷区搬迁到大武口锦林小区),矿区“两堂一舍”改造全面结束,员工住上了“标准间”,在井下吃上了热乎饭,该矿还力争在09年棚户区搬迁工作中将有1000户居民住上新楼房。矿区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全面展开,职工业余文化形式多样,并经常性开展。安全管理逐步达到科学化,职工技能水平稳步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再创辉煌我们信心十足 回首峥嵘岁月,我们无比欣慰,深感自豪。 展望锦绣前程,我们信心百倍,意气奋发。 2010~2011年,该矿矿井将形成“一井一面”集约化生产布局。目前综采工作面年生产能力为70~80万吨,随着安全系统改造工程的竣工,矿井形成“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后,综采工作面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160万吨。 白芨沟煤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大力提高矿井的机械化装备水平,优化矿井各生产系统,从而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水平。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每年编制详细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矿井科技规划的制定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科技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转化。依据“高产高效、合理集中、集约化生产”的方针,优化矿井的生产系统,简化管理环节,改进采、掘工艺,减少采、掘工作面个数。 白芨沟人始终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培育精细化管理理念,继续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思想根源上培养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全面把握和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灵魂和内涵,在知晓、明白、认同和理解精细化内涵的基础上,将精细化管理具体贯彻于矿各个管理层面和各工作方面。其次,还要以创新安全文化建设为起点,唱响“白芨沟矿爱生命,白芨沟矿要安全”的安全文化主旋律,积极吸收和借鉴安全文化的先进理念,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学习、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结合矿安全生产实际,丰富安全的物质文化,完善安全的制度文化,充实安全的精神文化,正统安全的观念文化,不断赋予安全文化新的内涵,提高现代安全文化水平,使人的安全行为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营造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 43年的建矿历史使得白芨沟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和国才能不断成熟和壮大;只有始终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发扬民主管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