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也闪光 |
|||
煤炭资讯网 | 2009-8-19 13:29:31人物展示 | ||
作者单位:川煤广能李子垭煤矿
矿山的夜晚,总是宁静中间或远远传来几声金属的碰撞。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把睡梦中的邬家华惊醒,职业的敏感让他随手抓过电话。“邬师傅吗?我们的割煤机坏了,没办法处理,请您来一下吧。”放下电话,邬家华翻身跃起,拎起外套,冲起了夜幕中。在煤矿当了17年的机电能手,这样的事情已成为他生活中“家常便饭”。
1971年,邬家华生于一个矿工的家庭,父亲是煤矿的机电工程师,母亲是一名矿灯充电的“老先进”。他打小在煤堆里爬大,看着父母亲经常把没干完的工作带回家来“加班”的情景,“长大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的高贵品质在他的童心世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89年,高中毕业的邬家华放弃考取大学的机会,毅然选择了重庆煤技校就读钳工专业。两年后便回到生他养他的矿山,置身于艰苦的井下,当了一名采煤队钳工。个子矮小、体质虚弱的他,为自己不能抬笨重的设备而苦恼。接着,他被调到机电队井电班,拜一名电工师傅为师。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技能,他除了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悉心研钻,一有空闲就把闲置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还自费买来《电子技术》、《电工学》等书籍自学。身边的工友每次找他闲耍时,都看见他在埋头“啃”书,有的人冷嘲热讽到:“一个井下工人看再多的书还是下井,不如快活一天算一天。”每到这时,邬家华总是一笑了之,独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业务技术水平很快有了提升。
邬家华所在的李子垭煤矿是机械化开采矿井。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和钟爱,矿里每购回一台新设备,他总是第一个“拱”到新机器面前,拿着说明书、图纸,潜心研究其构造和原理,遇到不懂的就和同事们探讨,直到弄懂为止。渐渐的,邬家华在矿区的“名气”越来越大,拜师的、请教的,都喜欢找他,别人不能处理的棘手问题,他总是手到擒来。一次,掘进一队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突然停止了运转。当班电工搞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查出“毛病”,碛头上的工人眼巴巴地看着一动不动的刮板机干着急。邬家华接到调度室指令后,迅速赶到工作面。看到来了个年轻的新手,部分老工人议论起来:“老师傅都修不好,他行吗?”邬家华没有在意他们的话,拆开开关仔细检查,很快就查出故障原因是真空磁力开关坏了。更换零件,合闸、启动,刮板运输机又欢快地轰鸣起来,大家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华秋实终有时。2004年,广能集团举行首届职工技能大赛,邬家华先拔头筹,一举夺得了中级电工技师资格证书,此后每年在集团公司举行的技能竞赛中都名列前矛。而他从不以机电技师的身份自居,处处身体力行。2008年6月的一天晚上,出井后的邬家华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电话:采煤一队割煤机出现故障,亟待维修。邬家华顾不得多想,又急急忙换上工作服赶到工作面,一番“望、闻、问、切”后,运用“系统排查法”不到二十分钟就查出了“症结”,原来是开关内的可控硅被击穿。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很快割煤机就恢复了运转。昔日的徒弟,今天也担起了“传、帮、带”,的重任,他不仅为新工人传授理论知识,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判断故障、拆装检修、维护技术,经他亲手带出的徒弟就多达50余人,其中15人获得技师资格证书。真可谓“一花引来万花开,桃李遍矿山。”
邬家华以孜孜不倦的毅力,在千尺煤海燃烧青春,以默默无闻的奉献情怀,描绘出闪光的人生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