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攀越 勇往直前 |
|||
记贵州开磷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屈庆麟 | |||
煤炭资讯网 | 2009-8-1 12:41:00人物展示 | ||
在从贵阳前往开磷集团息烽磷煤化工基地的高速路上,有这样两幅标语引人注目——“开磷50年,自力更生的50年”,“开磷50年,不断发展的50年”。这个坐落在贵州大山里,曾经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的带领下,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他用自强、自信的精神,引领着他深爱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磷由单一的矿业开采企业,发展成为集矿业、磷煤化工、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6大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08年,开磷完成60亿元的销售收入,是2000年底屈庆麟接手开磷时销售收入的11倍。8年再造10个开磷,使开磷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化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磷肥行业的前三强企业。
凤凰涅槃——困境中求生的领路人
2000年,开磷的生产经营已陷入困境:富余人员多、社会包袱重、生产效率低,企业潜亏2亿余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不到1万元。危难之际,屈庆麟走马上任,担任开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万多职工人心涣散,对企业前途失去信心。当时,摆在我们面前就只有两条路,一是等待破产或被兼并,一是奋发图强,
重新崛起。开磷选择了后者。”
屈庆麟经过深思熟虑,首先大胆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就是要用三个五年时间,通过进一步发展磷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开磷销售收入从5亿多元分别增长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战略目标提出后,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老企业,发展了40多年,年销售收入仅仅5亿多元,这个目标是不是天方夜谭? 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确不易。面对几万职工家属渴盼的眼神,屈庆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动力,他决心要带领这支职工队伍闯出一条生路。当时要账的人络绎不绝,铁路的、税务的、银行的等等,他都一一接待并承诺:5年之内还清欠款。在领导班子会、职代会上,屈庆麟作出承诺:第一个5年发展目标如果拿不下来,便自动辞职。 屈庆麟深知,要实现“三步走”发展目标,出路在改革。首先必须提高效率,精简结构和人员,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但,人往哪里去?屈庆麟决定运用 “渡船原理”:开磷这艘船现在漏水了,只有让一部分人先下船,待修好船后,再回来渡他们。“绝不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这是屈庆麟对职工的庄严承诺。 说者容易做者难。面对几万职工家属,如何动?屈庆麟决定,改革首先从党员干部开始:凡是中高层干部的配偶,必须首先下岗。当时,仅机关处室就从原来的22个减少到8个,处级干部从60多名减少到16名。干部带了头,普通职工服了气,达不到聘用资格的职工自愿全部下岗。此次改革,全公司共精简人员2300余人,但改革很平稳,没有一个职工去上访。“‘一切围绕市场,一切为了职工’,是我们制定的工作方针,我认为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抓改革、谋发展就能取得职工支持,从而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屈庆麟说。 解决了人的问题,屈庆麟开始考虑发展资金的问题。 当时企业负债累累,又不可能争取国家投资,而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发展之初,开磷利用自有资金和少量银行贷款,投入由少到多,项目从小到大,逐步积累,磷酸装置从8万吨到两套30万吨;硫酸从20万吨到50万吨,再到80万吨;磷酸一铵从6万吨到20万吨;磷酸二铵从12万吨到24万吨,再到60万吨。这种滚动式发展,屈庆麟形象地称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它是一种既缺钱又要坚持发展的方式,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人才和资金。 为扩大规模,推进跨越发展,开磷有计划地引进战略投资人。自2003年以来,开磷相继与有实力的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吸引资金用于发展。建成了年产180万吨息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并加快推进开阳矿肥基地的建设。同时,通过矿业和磷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等产业进一步发展。 2005年,开磷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5.39亿元增加到23.28亿元,实现了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完成了开磷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2008年,开磷提前两年实现了第二步发展目标,完成销售收入60.19亿元。 如今,开磷在建成息烽磷煤化工基地的基础上,开阳矿肥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年产35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和500万吨磷矿石生产基地将在今年底全面建成,一个曾经困难重重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石化行业百强企业、我国磷复肥行业三强企业之一。
身体力行——职工的贴心人
走进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厂门前的标语很有意思,那是恩格斯的名言:“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屈庆麟正是这样管理企业、管理职工,同时也身体力行。采访中,记者被开磷人对自己企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深深感动,为他们精细化的管理,诚恳踏实的作风所吸引。
职工们说起他们的领航人,都说,屈总没什么爱好,除了工作就是喜欢看书。屈庆麟很忙,我们的采访,也是约在周末一个清晨,在息烽磷煤化工基地进行。
为鼓舞职工士气,屈庆麟作词了《开磷之歌》,歌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开磷的每一个职工都会唱。他还带头讲感恩,亲自作感恩报告,教育职工要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企业。他在公司内部推行“用军队式的纪律管理人,用学校式的教育培养人,用家庭式的温馨关心人”,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含获得了更大的生命力。
屈庆麟动情地说,开磷有50年的历史沉淀,有厚重的独具特色企业文化,这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职工队伍,是开磷能够傲立于市场潮头的不竭动力源。他说:“一个人要有精神支柱,能为大多数人做事,就是莫大的安慰。”
他身体力行,每年只休息春节和清明两天,除了出差,其它时间都坚持在生产一线,与职工同甘共苦。他一贯倡导“多喝墨水,少喝酒水;多学习,少应酬;多干实事,少出风头;多讲大局,少计较个人得失”,并以身作则,为职工树立了榜样。每逢节庆假日,公司都要给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同时决定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对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全公司没有一个职工家庭成为生活困难户,没有一户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辍学,开磷集团的职工,收入和待遇逐年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大家都像爱家一样爱企业。
屈庆麟说,企业家不仅要做能挣钱的人,而且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近年来,开磷集团不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并通过“良种、良肥、良法”的方式为农民送化肥、送技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屈庆麟说:“加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关系到开磷长远和根本的重中之重。”于是,屈庆麟又成为开磷乃至全省循环经济的领路人,实践者。
如何变废为宝,在增加经济总产值的同时,资源得到高效集约利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集团作了有益探索并取得骄人的成果。
随着集团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磷石膏、黄磷尾气、磷渣、氟硅酸等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也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如今,开磷集团已经建成世界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磷石膏标准砖生产线;开发了磷石膏充填采矿新技术,通过工业废渣充填矿山采空区,防止了矿区地质灾害发生,同时使磷矿石资源回收率已从70%提高到85%以上。
从利用余热发电到废水多级循环复用,再到废渣的综合利用,近年来,开磷集团先后投入10亿元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开磷集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工作试点单位。在“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事30人”的评选活动中,“开磷——实施循环经济的领跑者”被评为“最具影响力事件”;“引领开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屈庆麟被评为“最具影响力人物”。
如今,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开磷在屈庆麟的带领下,在逆境中开拓市场、于危机中寻找商机,产量创历史新高。
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是开磷集团新的目标。“明年,我们的两个精细化工项目就可以开工建设了。只要我们紧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市场谋发展,勤思善断,埋头实干,把开磷集团打造成为在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百亿、千亿企业,不仅可期,而且可及。”屈庆麟对开磷的未来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