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风扑面来 |
|||
中煤一建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龙生63处调研侧记 |
|||
煤炭资讯网 | 2009-7-31 11:49:51通讯特写 | ||
本网讯(文、摄影梁保生)7月27日上午,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中煤一建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龙生轻车简从,在63处党委书记周德红陪同下,到该处山西王家岭矿区老窑头和碟子沟项目部调研。 党建工作和项目部现场安全管理是张龙生同志此次调研的重点。他也非常关注企业的和谐建设,几次谈到,“以人为本就要从点滴做起。” 在老窑头工地绞车房,有五年绞车司机经历的28岁的秦志刚和21岁的女工刘莉莉正在当班。张龙生亲切地问,“在这里工作热不热?”秦志刚回答:“这个地方温差大,就中午热一会儿。不过有电扇。” 张龙生沿着陡峭的台阶,步行到300余米深的老窑头井下。4000多米的大巷,运输矸石的车辆来来往往。看到大巷的照明不好,他要求项目部尽快更换。“铲车、汽车来回跑,照明不好容易碰伤人。”在工作面,他看到液压支柱支在胶轮平台车上,非常担心,万一顶板来压,轮胎承受不住压力,引发冒顶事故。要求车盘必须生根。张龙生发现两名工人违章坐在装载机的铲斗里。他对随行的项目部领导说,“要教育全体职工人人杜绝‘三违’,人人制止‘三违’。领导干部不制止‘三违’就是隐形‘三违’。要真正吸取麻家梁‘5.16’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生命至尊的安全意识。”在大巷里,他感到汽车尾气的味道比较重,提醒要注意此问题。当听到项目部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时,他才放下心来。 升井后,张龙生询问项目部领导:“工人的衣服怎么洗?有没有烘干室?”当听到没有时,他动情地说:“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工人井下出一身汗,升井后衣服冻得硬邦邦的,哪有精力洗?第二天穿着潮湿的衣服下井,多难受。花几万元钱,投入不大。衣服脏了有人洗,上班能穿上干净舒服的衣服。职工高兴,企业的凝聚力也会增强。”看到井口处于两山之间,他以家乡洪灾为例,强调水患无情。要求制定好防洪防汛措施和预案。不能认为项目快结束了,产生凑合的思想。 在碟子沟项目部,他深入井下了解情况后,对项目部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施工计划发表了重要指导意见。要求对劳动组织、工程排队等制定网络图,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他特别对预防煤尘爆炸等事关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关键问题,明确提出了具体意见。 碟子沟井筒全长640米,坡度为-25°。张龙生语重心长地说:“干了一班的活,下班还要再爬一个小时的陡坡。工人太累了。要研究尽快使用人车。一方面解决工人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同时彻底解决行车不行人的问题。”他对扒矸机的照明、风筒往工作面的延伸以及井口的人行过道做了具体的指示。他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上。” 在调研过程中,张龙生不辞辛苦,一天两次深入井下。中午近2点才吃午饭,晚上7点40分才吃晚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和普通工人一样,在项目部食堂,喝小米粥,吃大锅菜。职工们说,“张书记是‘身入’基层,心系矿工。”
|